【摘 要】
:
在客体的运动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获取客体的基本物理信息,也可以知觉到运动客体间的某些抽象信息,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因果知觉过程能够自动化的进行且不受意图的调控,然而,因果知觉的加工单元是如何界定的,目前尚不明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客体的运动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获取客体的基本物理信息,也可以知觉到运动客体间的某些抽象信息,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因果知觉过程能够自动化的进行且不受意图的调控,然而,因果知觉的加工单元是如何界定的,目前尚不明确。
其他文献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就业能力的强弱将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及就业后工作中的表现。本文研究目的: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特点及其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价值观的关系,以期找到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为以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在山西大同大学选取被试400名,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他们的就业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研究
在社会困境中,人们面临着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人们在这种情境中做出有利于集体的决策被认为是一种合作行为。实验研究发现,在社会困境以及资源分配任务中,人们偏好于均等原则。那么人们是如何应对他人做出的不均等分配,又是如何改变策略的呢?本研究共邀请12组被试参与,在每组中,6名被试组成一组完成一项公共物品任务。我们操作了群体规范,并且记录被试在前后两次所做出的决策。研究结果发现,最初不遵从均等原
人们在事后总表现出自己或他人在事前就已经预测到了结果的倾向被称为事后聪明式偏差.事后聪明式偏差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以中文双字语音词汇为材料,采用Adobe-Audition2.0对语音进行加噪音处理,噪音是从-42.2至3.3按等级逐渐增加的,共分为15个等级,第一等级的声音带有很大的噪音,被试根本辨别不出是什么语音词汇,然后噪音渐渐降低,语音越来越清晰,第15个等级的语音词
以长沙市市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为研究对象,使用低收入困难家庭居住行为空间满意度十五维度调查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SWBS-CC)、单项目主观幸福感自陈量表(SISRSWBS)等问卷调查、量表测验与访谈等研究方法,了解居民的居住行为空间与其满意程度。通过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了解各居住行为空间满意度的权重。构建居民居住行为空间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分析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民主观
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参与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与金钱打交道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金钱态度作为人们对待金钱的认识和看法,已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变量。因此,金钱态度的结构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开放式问卷和访谈记录进行词频编码的基础上,编制了金钱态度的初始问卷。随后对金钱态度的初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并对问卷的结构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impact of framing as well as some other relative factors on process of crisis decision.In the study, we recruited 180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graduate stu
内群体偏向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对人的社会适应和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考查内群体偏向的内隐和外显效应及其关系,文章采用经典IAT范式和自编同伴活动情境材料,借助电脑呈现,对38名汉族大学生(男18,女20)和3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男20,女19)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内群体偏向的内隐效应显著,且不受性别、民族因素的影响;(2)性别、民族是影响外显同伴活动中内群体偏向的主要因素,女性的外显
目的 研究华人与美国人的真实情绪状态与心理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台湾大学的272名大学生和美国的171名大学生施测一般资料问卷、情绪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及忧郁量表。将现实情绪状态分为高激发正向情绪、高激发负向情绪、低激发正向情绪、低激发负向情绪四个类别。将心理适应能力分为生活满意度及忧郁两个维度,生活满意度越高,忧郁程度越低,说明心理适应越强。通过回归分析来说明真实情绪状态对
教师组织认同水平的高低不仅是衡量学校内部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指标,而且也是学校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情况的重要体现.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今天,研究教师组织认同及组织公民行为,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方法,对1057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旨在着重探讨教师组织认同特征以及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ll.5与Lisrel 8.51.研究结果表明:中
人际信任是个体间进行交往时,交往双方存在的一种互相支持的信念。它是基于个体对对方意图和行为的积极预期。这种信念让个体敢于在交往中暴露自己的弱点,并且相信对方不会利用自己的弱点获益。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存在着不同的人际信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