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低压减载整定方法的研究

来源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基于电力系统中元件的无功-电压特性对电压稳定原理做出了分析,得出大干扰电压稳定的充分条件。然后对低压减载的动作值,切荷量,延迟时间进行了整定。最后设定典型故障,进行低压减载的模拟计算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减载方案,仿真计算表明了文中提出的低压减载整定方法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单端故障测距算法。根据各种故障类型的特点,利用故障分析法和过零测量法,推导出了一个精确的故障测距模型,消除了过渡电阻和对端运行状况的影响。此算法用于高压输电线路时,首先要选出故障相,然后进行故障测距。此方法与阻抗法相近,但它不是先求出阻抗,电抗或电感而是直接求出故障距离。文章先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推导,然后利用EMTP对其进行数字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
发电机同期并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并列条件要求苛刻,否则会对系统造成很大的冲击。而且要求操作准确,并网迅速。水电厂从节省成本和受到自动化水平的限制两方面考虑,可以不设专用的同期并列装置。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中小型水电厂的发电机保护的同期并列单元。描述了该单元的基本功能模块和逻辑功能的实现方法。该单元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网快速,节省投资的特点。
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后将产生向变电站母线运动的行波,因此可以在母线处采集并记录故障电流行波,由于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化特性,故能精确检测到信号发生突变的时间。本文利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检测电流行波信号发生突变的时间,再将奇异信号发生的时刻用来进行故障测距。通过ATP仿真计算及对结果的详尽分析,表明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
针对谐振接地系统中消弧线圈的电感和电网对地电容串联谐振的问题,采用MATLAB/Simulink对中压电网、PWM变流器及其控制系统搭建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从主电路的拓扑结构的选择和运行控制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和理论分析。其中,采用了滞环比较的PWM直接电流控制策略;运行控制包括直流侧电容预充电、测量电网参数、投入和退出控制。仿真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成熟的电力电子理论和技术改造传统的消弧线
本文根据一次大型发电机发变组比率差动误动作实例,分析说明因相邻机组非同期合闸时产生的零序电流通过主变中性点传递到相邻主变高压侧绕组,加剧和应涌流造成的电流回路饱和程度从而造成比率差动保护的误动作整个过程。同时,通过比较同厂在网运行的其他两台没有误动作机组中和应涌流的情况,阐明和应涌流的性质与主变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关系,提出预防因和应涌流误动作的措施,对传统磁通变化产生和应涌流理论作一补充。
配电网络重构是优化配电网运行的重要手段,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DAS)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网络重构是一个大规模、多目标的混合整型非线性组合优化问题,属电力系统中的NP-hard问题。本文结合配电网结构的实际特点对配电网络进行简化,有效地降低了搜索空间的维数,同时在每个微粒进化后,对该微粒的新位置对应的网络拓扑进行拓扑判定,有效地减少了搜索过程中不可行解的产生,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微粒群
概率潮流计算的核心问题是计算的数学模型,本文运用了概率统计方法处理系统运行中的随机变化因素,给出系统运行电压的七阶半不变量,把二阶及以上的半不变量叠加到期望值上之后使计算出的潮流结果更精确。
2008年初中国南方极端冰雪灾害给电力系统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破坏,也引发了对电网安全评估、防御系统的诸多思考。本文总结了冰雪灾害特点和对江西电网的影响,反思了电网规划、设计以及恢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极端冰雪灾害下电力系统安全评估系统需求和技术框架,分析了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各模块之间的关系,设计了考虑冰雪灾害影响的电网安全评估系统框架,并对气象-电气混合仿真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相关技术的
提出了一种用于配电网络规划的改进prim算法,并提出了一种破圈算法用于避免环路的产生,将配电网的电源点和负荷点当作顶点,将各个顶点间可能架设线路的走廊称作边,将线路的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之和作为各条边的权,在采用基本最小成成树算法获得初步规划方案的基础上,采取动态调整各条边的权值并反复迭代的方法,获得总费用最小的优化规划结果,并采用随机初始权值的处理方法以提高获得全局最优解的机会。首先选则各个电源点
大型钢铁企业负荷量大,具有自备电厂,是典型的有源受端电网。并且大型钢铁企业对供电安全性要求高,一些重要的负荷不允许短时停电。本文对一个典型的大型钢铁企业的供电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其稳定性规律,分析对比了两种提高稳定性的稳控措施,指出区域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是提高钢铁企业供电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