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基于文化学"濡化"的研究视角,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对文化传承的濡化机理进行探究与剖析,以文化的濡化为逻辑起点,详尽考究作为传承主体的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如何继承、适应其文化,并对继承者的价值观产生的影响。认为: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推移,文化的更替已呈现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人们对非物质文化的认知程度逐渐削弱,甚至遗忘。因此,相关组织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进行保护。在现代社会环境中,传统武术是传统文化构成要素之一,亦是承载了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将其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平台进行推广与保护,使之更具有文化意蕴和内涵。故而,探析传统武术文化熏陶下习练者的行为表现或思想意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迫切需要。文化的濡化是贯穿个体一生的学习悟道过程,而传统武术的文化传承亦是"濡化"过程,从纵向的师徒代际传承和横向的同侪群体交流两个途径分析传统武术文化濡化的形成机制。因此,传统武术文化的"濡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通过身体为载体而改造习武者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回归到人的传统价值观的养成及取向层面,进一步强调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的延续正是通过"濡化"这一独特方式影响着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角色的转换,从而宏观的把控及调适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方向。从濡化的视角审视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化功能,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性传承与延续进行深度剖析与宏观审视。分析传统武术文化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武术传承人的文化濡化已经形成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武术文化传承。在横向与纵向交织的濡化背景下,探寻武术文化延续机制和发展路径以及引导武术文化传承者价值观的取向问题进行揭露,发展方向应秉承武术文化"传承"的本质进行探究,寻找其凸显民族文化特质的适当途径,以展现武术文化传承中"濡化"的结果。尤其在当代社会,各种传播工具的高度发达,使得现代人的文化濡化更加复杂多变。非物质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仅诉诸于老套、单一的传承环境来发展其文化,而应根据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途径、形式、内容、方法和主体的差异进行调适,秉承非物质文化教化功能的核心理念,塑造与改变传承人的价值观。厘清非物质文化的内涵特征,通过文化濡化的实践过程,促进非物质文化健康、持久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