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抚仙湖生态需水探讨

来源 :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mour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泊是陆地上的重要水体,湖泊生态系统是重要的陆地水生态系统。生态需水是处理人与生态关系的核心,同时又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最积极要素之一。目前,生态需水受到了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抚仙湖的形成、水量平衡以及水生态需水组成,计算抚仙湖生态需水量,从而提出应根据生态需水量的要求,合理调整水资源利用结构,确保抚仙湖的最小生态需水量。
其他文献
根据2002年现场调查资料,选择擅长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的GIS平台,分析了太湖沉积物丰度、粒度、有机质、总氮及总磷的空间规律。结果表明,太湖底泥具有湖西分布空间大且泥层较厚,沿岸区大于湖心区的总体分布。全湖77.6%的面积为0.1m厚度以上的淤泥所覆盖,泥深最大达9 m以上;全湖底泥平均厚度为0.82 m,总蓄积量约19.21亿m3。沉积物粒径空间差异明显,西湖区颗粒相对较小;马山东南的无泥区
为从源头处遏制或减轻入湖河道对滇池的污染,在重点城市入滇河流通过截污、生态恢复等手段已经进行较多的研究,面对滇池周边更大范围内的农村村落污水处理方面的研究甚少。因此,针对滇池周边农村面源污染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处理滇池流域分散型的村落污水,达标后排放,或再排入农村周边农耕地、湿地等生态系统进行二次处理,最终进入滇池,有效控制进入滇池的氮、磷污染负荷,减轻村落污水对滇池造成的污染。对今后滇
维护水体健康已成为国内外河胡保护和管理的热点,但太湖健康评价尚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太湖的指标研究较少。本文从分析太湖健康的内涵出发,对太湖自然形态、水体质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方面指标分别进行了筛选研究。采用内梅罗指数法,从27项参评指标中筛选确定总氮、总磷、氮氮、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等为水体质量优良代表性指标;从基于系统能、系统能结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出
在南宁市市区现有湖泊污染分析的基础上,以南宁市最大湖泊——南湖为例,找出现有污染的主要成因,提出针对性的污染防治和对策,并结合南宁市市区湖泊的规划,提出将来新规划湖泊污染防治的对策研究。
本文以贵州的红枫湖为例,以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从湖泊水体的污染程度和营养状态方面对其水质现状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喀斯特高原湖泊(红枫湖)水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水污染的原因,结合该地的实际情况提出目前红枫湖综合防治的对策,为环保行政管理部门、“两湖一库”管理局、市委、市政府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选择位于太湖流域常州市雪堰镇为代表性研究区域,通过研究镇域内主要河流水质,初步分析南方水网区小城镇地表水现状。结果表明:雪堰镇内3条主要河流中,武进港水质最差,总氮、总磷、氨氮、COD平均浓度分别为8.18、0.25、3.33、18.64 mg/L;龙泉河次之,总氮、总磷、氨氮、COD分别为7.75、0.28、3.33、21.23 mg/L;雅浦港相对较好,总氮、总磷、氨氮、COD分别为6.49、
氮、磷往往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限制因素。但在滇池流域,氮和磷的浓度长年处于较高水平,已经超过了一定的阈值而成为了非限制性因素.一旦有合适的气象条件和足够的蓝藻生物量,蓝藻水华就很有可能在滇池流域爆发。为此,本文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了滇池2004~2008年间4~10月份气象条件与蓝藻水华爆发的关系,确定了影响蓝藻水华爆发的主要气象条件,和最优的蓝藻水华爆发的预报方程.研究表明:显著
对具有公共物品特性的资源环境物品或生态服务的经济价值进行定量评估研究是当前自然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五里湖环境综合整治后周边居民购房支付意愿的调查,评价了当地环境整治后的房地产价值.结果表明:(1)经过环境综合整治后,影响五里湖周边居民购房的主要因素有环境质量、物业管理、住房质量、交通状况以及配套设施等,其影响大小为:住房质量>环境质量>物业管理>配
设立保护性缓冲带被认为是世界上脆弱生态系统开展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中国,湖滨带技术受到了从事湖泊治理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湖滨缓冲带的保护范围还被拓展到缓冲区。但是,缓冲区的界定,缓冲区与缓冲带的关系,以及如何开展缓冲区的生态建设等理论问题还不是十分清楚。江苏省宜兴市周铁镇,位于太湖西岸之滨,辖太湖重污染区竺山湾。以周铁镇域作为太湖湖滨带缓冲区的研究案例,实地考察了周铁镇域
水资源供需失衡、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调整区域水资源供需关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单纯依靠经济手段或者单纯增加污染治理投资很难达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论文在分析武汉市水资源供需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系统模型,对武汉市水资源供需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和趋势预测。模型将武汉市水资源供需系统划分为人口、工业、水资源和水污染4个子系统,通过灵敏度分析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