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选取环丙沙星作为改性聚氨酯的有机抗菌剂,以哌嗪环上仲胺基为反应活性基团与丙烯酰氯反应制得乙烯基化的环丙沙星,然后通过与二乙醇胺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双羟基化的环丙沙星,将其以扩链剂的形式引入到聚氨酯分子中,制备出侧链含有环丙沙星的持效抗菌型聚氨酯(CMPU)。并采用FT-IR、NMR、DSC、TG及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其分子结构、热力学性能、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采用振荡瓶法对聚氨酯的抗菌性能进行表
【机 构】
:
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
【出 处】
:
2016第十一届全国皮革化学品学术交流会暨中国皮革协会技术委员会第21届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环丙沙星作为改性聚氨酯的有机抗菌剂,以哌嗪环上仲胺基为反应活性基团与丙烯酰氯反应制得乙烯基化的环丙沙星,然后通过与二乙醇胺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双羟基化的环丙沙星,将其以扩链剂的形式引入到聚氨酯分子中,制备出侧链含有环丙沙星的持效抗菌型聚氨酯(CMPU)。并采用FT-IR、NMR、DSC、TG及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其分子结构、热力学性能、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采用振荡瓶法对聚氨酯的抗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化学改性的抗菌聚氨酯CMPU其抗菌性能优异且耐洗涤性强。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皮革样品参数和目标值的选择、样品制备、方法选择、样品分发条件、结果统计和评价方法以及指定值不确定等能力验证方面的工作研究,为组织皮革领域能力验证计划活动的策划者提供参考。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皮革中对苯二胺残留量的方法.试样中残留的对苯二胺由甲醇超声提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全扫描定性,选择离子定量.结果 表明,对苯二胺线性范围为0.1-10 μg/mL,r>0.9990,检出限为10 mg/kg,不同加标水平回收率为61.4%-84.7%,RSD≤6.4%(n=6).方法 简便、准确,稳定,适用于皮革中对苯二胺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皮革中氨基酸脱羧基、毛皮鞣剂助染性聚酰胺多胺酚醛树脂分解均可产生多胺类物质.已经证实,多胺类物质具有致癌、致畸性.然而,目前国内外针对皮革材料尚未建立多胺类物质的检测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震荡提取方式,柱前多胺与丹磺酰氯衍生,产物在紫外光区254 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由此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皮革中多胺物质的方法.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1 mg/L,其回收率高于91.6
采用熔融缩聚法一步合成了端羧基超支化聚酯(HBP-1)和端羧基超支化聚酰胺(HBP-2)两种水性端羧基超支化分子,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考察了超支化分子与Cr3+的配位行为,根据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弱变化及两特征吸收峰的摩尔系数之比R值,判定超支化分子配体与Cr3+的配位能力。结果 表明,引入超支化结构能够提高分子与铬
革屑水解液是一个多分散性的高分子体系,采用乌氏粘度法测定其粘均分子量,首先要求出常数K和α值,利用5种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分别在其等电点处测定各自的特性粘度,再以lg[η]-lgM作图,所得曲线斜率即为α值,截距即为lgK值.结果 表明:K=-1.196×10-3,α=0.7257.即革屑水解液粘均分子量的计算公式为[η]=1.196× 10-3 M0.7257.
对毛皮进行氙灯加速老化试验,模拟太阳光照射对毛皮中甲醛含量的影响,为毛皮制品消费者的安全提供参考信息.设定老化条件为:温度50℃,相对湿度50%,辐照度800 W/m2,光照时间分别为0h、90 h、120 h和150 h.配制的人工碱性汗液作为萃取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老化前后毛皮中的甲醛含量.结果 表明,老化后,毛皮中的甲醛含量下降,且光照时间越长,甲醛含量越低.老化后毛皮中甲醛含量的变化情况与
用荧光示踪技术研究了复鞣过程中丙烯酸树脂(AR)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他复鞣剂对AR在牛皮铬鞣革内传质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AR相对分子质量(5000~200000范围内)的增大,AR在革内的渗透深度和成革的机械性能基本不变,但成革的厚度略有增加,柔软度则逐渐降低;与其它阴离子型复鞣剂共同复鞣可以强化丙烯酸树脂在革内的传质。复鞣时通过选择合适分子量的AR或者合理复配其它复鞣剂可调控AR在革内的渗
采用锆鞣剂作为交联剂,选用填充剂及柔软剂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进行仿真皮改性.以基布的吸湿性、透水汽性、柔软度及物理机械性能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填充剂及柔软剂的种类、用量及复配工艺进行优化.实验表明,用1%德赛坦RST,5%铝单宁,5 %BA栲胶,10%德赛宝SO,10%科莱恩NLM,5%合成牛蹄油改性后基布的综合性能最佳.与空白基布相比,改性基布的吸湿性提高71.11%,透水汽性提高10
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的加强及欧盟标准的提高,作为环境友好型新材料的水性聚氨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水性聚氨酯机械发泡工艺来源于德国拜耳,国内则刚刚兴起,在合成革行业中的应用技术相对匮乏,对其发泡原理和影响因素探究不深。水性聚氨酯物理发泡技术以涂层-干燥技术代替了复杂的溶剂型涂层-凝固-水洗-干燥工艺,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其过程是:水性聚氨酯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作用,经过机械搅拌、空气注入作用,使其乳液形
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000 (PTMG 1000)、二羟甲基丙酸、1,4-丁二醇、丙酮等为原料合成了聚氨酯预聚体,将其与适当比例的第一代超支化聚(胺-酯)(HPAE-1)反应,并用三乙胺中和,制备了含羟基的水性聚氨酯(WPU-H).再将WPU-H与活性艳红K-2G反应获得自发色聚氨酯SCPU.对比研究表明,WPU、WPU-H及SCPU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16 n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