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主动灵活地根据环境调整和停止准备或者正在进行的行为的能力对抑制控制至关重要。额下回皮层(IFC)和前辅助运动皮层(pre-SMA)被发现在主动性抑制网络模型中被激活。非创伤性大脑刺激由于其无创干预大脑的特点近年来被广泛使用。但是在利用这种技术手段研究IFC和pre-SMA在主动抑制的功能中出现了不一致的结果,本文通过梳理近五年的相关研究,为主动性抑制控制模型的脑机制提供证据,为使用非创伤性大脑刺激技术手段提供依据。方法:在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中检索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包含以下关键词的文献"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s stimulation","proactive control","top-down control",被试为18-65岁的正常成年人,患有精神、神经疾病的患者被排除。结果:1.动作的执行和抑制涉及不同的脑回路,pre-SMA与反应抑制过程中减慢行为有关,而rIFC和注意的控制有关。在多数研究中,均发现pre-SMA受到刺激后对行为结果的影响较大,但行为结果变化不一致,一些降低了主动抑制成绩,一些则提高了主动抑制成绩,这可能和刺激的方式导致的皮层兴奋抑制不同,以及参与的不同环路有关;2.抑制反应不是由单侧大脑控制的,双侧IFC和抑制反应相关;3.刺激相同脑部区域,研究者采用的刺激方法和刺激强度不尽相同。在本研究报告的实验里,仅有两项研究采用了相同的cTBS刺激方法,但强度参数不同,这可能是前述研究中出现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4.实验任务相对统一,采用改编Go Nogo或Stop Signal范式,但是对主动性抑制缺乏统一定义。结论:研究设计中应进一步规范非创伤性大脑刺激方式和在统一理论框架下更好地分离主动性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