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区分化与符号差异化——兼论哈贝马斯的文化理论

来源 :伯尔与中国:交互文化沟通与文化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z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内容包括:反思和重建文化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符号是文化不可缺少的中介因素,罗兰·巴特的符号论对文化再生产研究的意义,文化的意义结构的更新与符号的差异化,人类生存经验的承继与符号差异化,观念的创造与更新同符号差异化的关系,生活世界的运作与再生产同符号的差异化,生活世界的运作与再生产同符号的差异化,文化区分化与符号差异化的时空结构,符号差异化的自律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知识经济的概念、特征、大学及其使命的分析,试图提出知识经济对大学教育的冲击严重地影响了大学本应负有的使命,指出大学应当固守自己培养大智慧的理念,承担起为社会
本文从以下方面分析了不同时期海因里希·伯尔创作的小说:艺术特征、素材的形式、多种多样的形式语言、现代性美学。
本文分析了海因里希·伯尔文学作品中的“抵抗的美学”,指出艺术作为“抵抗的美学”揭示了实现乌托邦的可能性。它以美学形式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伯尔将他的改良艺术观及乌托
本文主要论述了文学的文化传递,以怎样的方式来决定文学的融化与吸收,并主要以伯尔的《爱尔兰日记》和他的其他有关爱尔兰的文字,以及他与爱尔兰的个人关系,并探讨了在爱尔兰逗留
本文首先介绍了与海因里希·伯尔三次交往,伯尔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和蔼可亲的老人,接着又介绍了作者翻译《爱尔兰日记》的花絮。
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论述了海因里希·伯尔与他的文学作品:积极干预生活,曲线爱国,伯尔和学生运动,伯尔笔下的战争、命令和责任; 伯尔之语言道德观等。
会议
今年是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逝世20周年。伯尔属于为数不多的几个文学作品在中国流传颇广的德语作家。本文从分析因里希·伯尔的文学品开始,探讨了其文学作品中的
会议
我是“化学通报”和”化学世界”的积极读者,我热爱这些杂志,爱其中的每一篇文章,因为它们能在工作中给我以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每当由邮局投递员同志把新的杂志交到我的手里,
德国的学生运动何以会从和平转向暴力,这个问题在当时的德国引发了知识分子、作家、神学家、政治家和媒体的激烈争论。作家伯尔认为,正是媒体歪曲事实的报道,激发了左
会议
本文试图通过对瓦尔特·本雅明“摄影小史”粗浅读解,我们大致可以对本雅明这篇十分重要且甚为另类的“摄影小史”获得一个略显沉重的理解:这沉重,正如本雅明所说的,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