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世纪初以来,城市空间研究伴随着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传统建筑学领域分离出来,并在近百年发展历程中,涌现出大量研究学者及重要理论。然而由于“城市空间”概念本身的宽泛性,导致了对于城市空间分析理论分类及其理论研究框架系统认知的含混状况。本文尝试借鉴自然科学研究中“现象学—理论模型”分类方法,结合不同分析理论研究对象的“宏、微”观特性,绘制出城市空间分析理论及其相互关系的系统
【机 构】
: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以来,城市空间研究伴随着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传统建筑学领域分离出来,并在近百年发展历程中,涌现出大量研究学者及重要理论。然而由于“城市空间”概念本身的宽泛性,导致了对于城市空间分析理论分类及其理论研究框架系统认知的含混状况。本文尝试借鉴自然科学研究中“现象学—理论模型”分类方法,结合不同分析理论研究对象的“宏、微”观特性,绘制出城市空间分析理论及其相互关系的系统认知图解。图解的绘制一方面旨在深化对于已有城市空间分析理论及其适用范围的系统化认知,同时也可为城市空间分析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方法论应用框架。
其他文献
传统城市商业空间规划理论是建立在区位基础的“一维均衡论”之上,立足于这种理想主义的城市商业空间系统规划,与城市现实生成的商业空间系统相悖。作者从商业空间的功能、活动与环境三个维度,采用多向度因子解析法,对南京1984年与2008年的中心城区商业中心系统进行分析。通过城市商业空间前后24年的演进比较,展示出城市商业空间系统在多维度上的变化特性,揭示出城市公共交通可达系统、重要商业设施分布、区位功能环
中国近代历史性大学校园作为一百多年中国社会和城市发展的遗存和见证、现代城市文化生活的载体,正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全社会的重视。它们承载着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具有双重价值。本文运用克里斯托夫·亚历山大“模式语言”的研究方法,以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百年成长过程为依据,分析特定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帮助理解校园空间是交融了文化、权力、经济的社会生活基本向度,在百年来校园成长历程中物质与意识等多重因素
本文基于京沪两地2008年二手住房市场的比较来评价城市的住房面积标准与房价承受能力,北京市选取售房样本1825个,上海市选取售房样本2895个。首先将两城市样本分为最小套型、较小套型、中等套型、较大套型、大套型5个不同区段进行住房面积标准比较。其次将两城市样本分为最低房价等级、较低房价等级、中等房价等级、较高房价等级、最高房价等级5个房价等级,结合两城市不同收入阶层的平均收入进行住房经济承受能力分
陈炉古镇地处陕西省铜川市市区东南10公里处,是宋元以后著名的古耀州窑延续生产的唯一窑场,直至今日逐渐发展成为陕西乃至西北最大、最重要的制瓷窑场和瓷业生产基地。工业固体废弃物形成了陈炉独特的空间形态环境及民居风貌;作为古代耀州窑的延续和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陈炉窑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振兴古镇街区是现代化生活的必然选择。从实践来看,文脉缺失是我国古镇街区改造中的一个普遍问题。本文通过对陈
所谓涌现,指的是远离平衡态的复杂巨系统在其生成过程中,在系统层面产生的各子系统不具备的功能、形态、特征等新质的现象,表现为总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特大城市地区是一种复杂巨系统,具有典型的涌现性特征,其中的功能拓展区既是特大城市地区涌现新增功能的载体,也为特大城市地区的区域扩展、职能提升提供了条件。我国三个特大城市地区的功能拓展区由于不同的外部环境、内在因素以及作用机制而呈现不同的发展状况。从涌现理论的
本文通过对1990年代以来朝阳绿隔地区农村发展政策演变的回顾和实施效果的分析,思考影响北京绿隔地区农村发展的制度环境变迁。文章总结了不同政策主导下农村地区发展的不同模式及其实施效果。对绿隔政策和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背景与思路、实施策略、建设重点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展开比较,认为制度环境层面的差异是决定不同时期绿隔地区农村发展政策成效的关键:财政、土地和城乡二元等制度环境缺陷是绿隔政策主导下的农村发展模式难
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是实现城乡要素的无阻碍流动和城乡生活品质的有差别平等。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城乡其他要素一体化。本文提出海淀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前提是生态保护、土地集约利用和政府加大投入,并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将海淀区划分为四个分区,采用不同的城乡一体化策略,将村庄分为三个类别,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二是推进以村庄
城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也是国内很多地区的发展瓶颈。本文通过对湖北省现状区域格局的分析以及区域协调发展产生的瓶颈和根源的探求,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提出构建“三大城镇群—六大都市区—四级中心城市”的区域新格局,同时针对三个层面分别提出“注重分工合作,打造差异互补的网络化城镇组合”,“强化向心聚合,构建一体化的都市区发展环境”,“坚持竞争优化,提升中心
土地是城市空间发展的载体,土地经营机制影响着城市空间运行。城市规划的空间发展策略是通过“一书两证”制度,在地块进入市场时逐步落实的。因此,土地出让这一环节成为了规划和市场的交点。近年来,随着土地经营制度的改变,城市空间发展呈现什么样新格局?它的表象规律和内在动因是什么?2002年,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成立,公开公平的招拍挂成为经营性土地出让的唯一途径。本文以2002~2008年间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公
约束性元胞自动机(CA)在模拟城市增长方面已有诸多实践,已有文献常利用各种反映土地利用需要、区位影响、管理制度等的政策参数,设定不同的城市空间发展情景以反映未来的城市形态。在基于约束性CA进行城市形态情景分析时,以各种政策参数作为情景条件的研究实例较多。然而在中国的城市规划实践中,城市规划用于建设管理的审批,对应明确的城市形态,因而如何利用城市形态作为情景条件分析所需政策,也有实践意义,可以解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