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脑炎病毒疫苗株SA14-14-2拯救病毒在VERO细胞中的传代及其基因组稳定性分析

来源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t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疫苗株SA14-14-2拯救病毒在VERO细胞传代过程中,不同代次的拯救病毒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稳定性。方法:将疫苗株SA14-14-2拯救病毒rQSINGZ在VERO细胞上多次传代,收集,保存,对不同代次的拯救病毒进行噬斑实验和全长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拯救病毒在VREO细胞中传代至11代,病毒滴度依然保持较高的水平,其中P7代病毒滴度较P6代病毒有30多倍的提高,对P1,P3,P6,P7,P8代病毒进行病毒基因组的提取和全长测序,发现在P7代时,JEV基因组有两个位点发生点突变,分别位于prM 244(ACG-GCG),相应氨基酸prM82由苏氨酸(T)突变为丙氨酸(A)。结论:黄热病毒属成员,包括JEV病毒在VERO细胞中传代容易发生位点突变,在进行该属病毒的疫苗生产时,应重点监测和避免这些对质控有影响的不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探讨静脉注射神经干细胞(NSCs)是否能改善缺血性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塞体积.观察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大鼠脑内的存活,迁移,增殖及分化能力.方法:制备雄性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分别给予CM-DiI标记的NSCs和等体积PBS.NSS评分评估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Brdu(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染色检测细胞
乙偶姻(3-羟基-2-丁酮)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同时作为美国能源部优先开发的平台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等领域,通常由化学法人工合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利用微生物法生产安全天然的乙偶姻越来越受到青睐。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发酵法、酶转化法和生物转化法等技术实现了生产天然乙偶姻的可能性,其中包括肺炎克雷伯菌,芽孢杆菌,类芽孢杆菌,沙雷氏菌和葡糖杆菌等一些细菌均表现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和活禽贸易之间存在关联。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活禽交易的网络数据,可获得活禽贸易信息,进而进行疫情溯源并预测未来传播趋势。为对大数据预测得到的H7N9传播模型进行评价,从流感研究数据库中获取了截止至2013年分离得到的H7N9毒株的血凝素基因核酸序列,使用RAxML软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推断2013年上半年疫情中H7N9在各省及城市间的传播情况,并与大数据推断结果
[目的]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好氧异养型真菌,常腐生于木材、种子及植物残体上,是自然界中产纤维素酶活性最高的菌株之一,纤维素酶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和纺织业中。绿色木霉自絮凝固定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绿色木霉自然絮凝形成一定形状的固定化方法,该方法成本低,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自絮凝固定化绿色木霉的培养条件,以便使自絮凝绿色木
目的 对一例脆性X综合征突变嵌合体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分析。方法 疑似患儿存在智力低下等临床表现符合脆性X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提取患儿外周血DNA,采用荧光标记的CGG RP-PCR方法扩增,产物经毛细管电泳检测,分析FMR1基因CGG重复次数;针对FMR1 CpG岛异常甲基化,采用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MS-MLPA M029)检测酶切特异性产物。实验设阴性和阳性对照,同时行常规PCR分析进
传统的基于相似性算法的基因序列比对程序BLAST,在处理急剧增长的高通量基因测序数据时,由于其巨大的计算量和低效的读写操作,对计算机资源的需求激增导致研究成本上升,过长的运行时间也无法满足时效性要求。近年来,面向计算机集群的Map/Reduce(MR)数据处理框架,能够充分有效的发挥集群的计算和读写能力,使得程序的运行时间大大缩短。因此,将MR方法应用于BLAST算法中,理论上将能够在高通量基因测
在杭州下沙公园种植的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中分离到一株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命名为AMV-HZ.通过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提取和改进的单引物扩增技术 (Single primer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PAT)对AMV-HZ进行全基因组克隆,并测序获得了病毒的全基
会议
目的 对1例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globoid cell leukodystrophy,GLD)患者的父母行GALC基因微小突变分析。方法 采用长链RT-PCR、基因组PCR和测序技术等分别从DNA和RNA水平双途径检测并分析患者父母GALC基因的微小突变。结果 在患者父亲的GALC基因第5外显子检测到一个未见报道的杂合点突变:568 C>A,使该处原来编码的脯氨酸变为组氨酸。其父亲为该突变的
近年来,设计制备单分散小粒径的纳米颗粒引起广泛的关注。单分散小粒径的纳米颗粒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得其与同组成的材料相比,显示独特的光学、电学、热学、磁学、力学及化学性质。当纳米材料的尺寸减小到纳米尺度时,尺寸和形状这两个关键参数强烈影响着其性能。小粒径纳米颗粒在医学和生物工程中应用广泛。
桑白皮为桑的药用部位之一,桑皮苷A、氧化白藜芦醇-2-O-β-D-吡喃葡萄糖苷、氧化白藜芦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分离并制备这些成分是深入开展相关药理学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采用大孔树脂、硅胶、葡聚糖凝胶及ODS C18柱层析等色谱学方法从桑白皮水提物中快速、大量地得到了3个主要成分(桑皮苷A的得量约为药材重的1.35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其质量分数均大于99 %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