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侧锁定钢板和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对比:一项基于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来源 :第七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Meta分析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了多重的结果评价指标来研究掌侧锁定钢板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另外,患者自我评价、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并未在所有的随机对照研究中都得到体现,同时,术后评价指标在不同的随访时间点比如6周、3月、6月和1年以及更长的时间并不完善,这些不同随机对照研究项目之间的差异表明,为了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行精确的和全面的评估,需要预先设计一个完善的、经同行评议的临床研究计划。本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尽管掌侧锁定钢板相对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在术后随访的3和6个月,患者伤肢的旋后功能和抓持力可获得更好的结果,但是这种优势并未反应在功能评价上,因为二者的功能评价的结果相似。另外一方面,相对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经皮克氏针固定操作更为快捷。在过去的20年中,因为临床医师乐于解剖重建骨折的原因,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就我们的认识,本Meta分析首次比较了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和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结果提示,如果早期的抓持力和旋后功能的恢复对于患者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走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否则,经皮克氏针固定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综上所述,从目前已有的临床证据来看,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两种方法总体效果相当,经皮克氏针固定手术操作耗时更短。将来进一步的随机对照研究可在多中心的范围内实施,对这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的差异进行年龄和骨折类型的分层分析,同时进行成本一疗效研究以获得更加深入的认识。
其他文献
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科实施双极头人工髋关节置换的32例患者,双极生物假体及专用手术器械,对照组采用进口双极头生物假体系统,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由同一组医生完成,主刀医生在AZ Center (Phoenix US),完成后外侧微创入路学习曲线。后外侧微创手术方法:侧卧位,术侧肢体向上,大转子上方入路,起于大粗隆顶点,向上沿股骨轴线延伸6-8cm。切开皮肤及深筋膜,向后牵开臀大肌,向前牵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钛网组),为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采用股方肌蒂骨柱加钛网伞状支撑术治疗的ARCOⅡC~ⅢA期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20例(24髋),对照组(骨柱组)为同期采用单纯股方肌蒂骨柱治疗的ARCOⅡC-ⅢA期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18例(20髋),其中包括该时期内部分曾经报告的一组患者。本组5年随访资料显示,钛网组和单纯骨柱组在临床和影像学方面优良率方面无明显差别,而且两组均有不同程
文章介绍了患者的纳入标准:①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者;②由同一组医生手术;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者;②年龄大于45岁患者;③随访时间小于2年。本组研究中,所有病例髋臼位置在“安全区”范围内,但是仍有1例(1髋)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左侧在术后14个月时出现“吱吱声”的现象,但无疼痛等任何不适并不影响术后功能,因此,我们并没有做任何特殊处理。有最新文献报道关节异响是陶
自2012年11月以来,采用双源CT( Dual-Source Computer Tomography, DSCT)对连续134例ACL移植重建的后患者进行了扫描,三维重建股骨、胫骨隧道,重建ACL移植物并对骨隧道进行测量,同时观察膝关节伸直位下移植物的存在状态,特别是撞击情况。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a.DSCT扫描过程中存在医源性放射性危害;b.图像重建使得移植物及骨隧道“可视化”,但存在图像失
本组患者共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17~57岁,平均年龄29.1岁(16~57岁),均为单侧损伤,其中左侧9例,右侧12例。首次滑脱原因:篮球运动损伤5例,足球运动损伤4例,羽毛球运动损伤4例,跳舞扭伤3例,普通行走扭伤3例,自行车运动损伤1例,乒乓球运动损伤l例。全部患者均有踝部外伤史,但无踝部骨折史。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为6月至3年,平均8个月。本组全部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外踝后软
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65-83岁,平均72.7岁。致伤原因:摔伤4例,扭伤5例,车祸9例。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无切口裂开、感染及腓肠神经损伤症状,未出现腓骨肌腱刺激症状,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未见钢板螺钉的松动、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5~9个月,平均7个月。所有患者均能够正常行走,2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需借助拐杖行走。到随访结束,还没有患者要求取出内固定。老年骨折分型、手术指
本组临床应用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21-43岁,平均31岁。其中电锯伤2例,磨钻伤2例,冲床伤2例。4例为伸肌腱中央腱束缺损,2例为伸肌腱中央腱束及止点缺损。3例伴有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总之,腱束转位重建术式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修复方法,不仅具有伸肌腱中央腱束的解剖相似性,而且保留了指浅屈肌腱的功能。可以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功能。虽然我们没有进行生物力学的研究来测试修复肌腱的强度,但此方法采用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行截骨矫形术治疗的1 1例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分析了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及截骨矫形术治疗,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及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总结了术中注意事项。术中以恢复耻骨联合为复位轴点,通过三维复位尽量恢复患者正常解剖结构瞳1。截骨后进行复位时,应注意保护神经,尤其是坐骨神经,应避免牵拉过度造成神经损伤,如果进行坐骨截骨,要注意保护精索、阴部内动脉、膀胱等结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天津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8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本研究利用股骨颈骨折CT数据行三维重建、配准、关键点的标记及测量来研究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重新认识了股骨颈骨折的空间移位及通过X线片观察骨折的不足与局限性,从股骨颈骨折空间移位程度方面进一步证明Garden分型对于股骨颈骨折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及偏差,经典的Garden分型有待重新认识,能够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及
文章对包括自己平地摔伤、一般交通事故等,无其他合并伤患者,同期股骨颈骨折随机分成手术组和对照组。转子间骨折组与前期另一组手术患者资料对照。髋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病,手术治疗是首选,目前临床常采用微创技术治疗。60岁以下的股骨颈骨折常选择内固定手术。多年来,其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改进。从过去的切开复位,到目前常用的闭合复位。从切开复位多枚钉固定技术,发展到现在的经皮3枚钉固定。手术技术改良的目的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