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易传》云:“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就是以仁与义为处理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则,关于这里仁与义的含义,金景芳先生认为用这样两段文字去体会比较恰当,一是《易传·系辞传》所说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日义”;一是《礼记·中庸》所说的:“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机 构】
:
吉林师范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吉林四平 136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传》云:“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就是以仁与义为处理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则,关于这里仁与义的含义,金景芳先生认为用这样两段文字去体会比较恰当,一是《易传·系辞传》所说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日义”;一是《礼记·中庸》所说的:“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其他文献
@@讲儒学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儒学?儒学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因为孔子做过儒(社会职业,指古代为贵族人家相礼的知识分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所以由他创立的学派便称为“儒学”。受孔子影响,以“仁义”为核心,以“中庸”为准绳的伦理哲学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想的儒家学说形成了,并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当然也有人从字面上解释,因为儒字是“人”字旁一个“
儒家学说,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学术思想之主流,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让中华民族充分地展现了重视人文精神之文化特质。然而,近百年来,面临科技的强势发展的大潮流,儒家的人文精神也难免受到一定程度的衔击。当此之际,儒学的价值是否因而有所折损?其于时代之定位又如何?这些问题在在都值得吾人加以省思。本文除概略说明在科技急遽而强势的追展下,人类整体文化所受到的种种街击。从而,析说儒学主要的精神特质,以突显
@@儒学是中华文化的主流,被尊为儒学大宗师的孔子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文化意识。他『信而好古』且『好古敏以求之』。他本着人类精神文化中历久而新的至真、至善、至美和至圣为究极价值之所在,批判地继承夏、商、周三代文化之精髓,所帮『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从中国哲学发展演进的视角看,孔子对老子的第一点推进,在于把话题由天道转向人道,确立了中国哲学以人生哲学为主导的风格;第二点推进则是由“无知之行”转向“有知之行”,首先涉足知识论领域。孔子提出礼学、仁学、中庸之道三个要点,勾勒出一副理想社会的蓝图,这就是大同之世。
@@易学是中华文化之根本,易学体系广大而精微。几千年来,易学家有从象数方面对易学进行探索,有从义理方面对易学进行探索,有从图式方面对易学进行探索。因此,历史上有将易学体系概括象数与义理两大派;也有易学体系概括为象数、义理、图式三大派。现代,又有从科学易与人文易二方面概括易学体系的。这些概括,都有所依据,对易学研究都发挥了作用。本文试图依据易学发展的历程及其所包涵的内容,对易学体系作一新探索。
@@众所周知,世界文化由多元构成,这是历史形成又延续至今的客观事实。每一种文明、文化都是在本民族,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产生,并为本国、本民族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各自的贡献,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各文明、文化既相互独立区分,并产生一些对立冲突,又相互融合沟通,同时保持自身的特色,由此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不断发展。儒学文明就是世界多元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特征及其当
我因有文论述儒家伦理的普世价值而在批评普世伦理、普世价值的浪潮中被几个学者质疑。不考虑外在的因素,仅仅就质疑本身而言,我认为这对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是有意义的,但从学术角度讲,我并不认为对我观点的质疑是正确的。我认为儒家伦理是不是普世伦理,不是理论问题,而是事实问题。既是事实问题,就不应该只依据某种理论来否定儒家伦理的普世性,而必须基于对儒家文本的认真、周详地分析以做出客观的判断。本文本着这一认识,对
儒家是继承中华远古文明思想而来,更特别重视国家社群的维护及个人修养与实践的哲学。二十一世纪是中国式管理哲学结合西方管理科学,获得发扬的时代。中国式管理为近几年来所发展出的管理哲学,尤其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大幅起飞,累积外汇存底已达一兆九仟多亿美金,结合台商在沿海及重要城市之投资经营管理,外加大陆本土企业兴起所形成的一股中国经济优势,所呈现的管理文化与领导哲学,皆隐合中国式管
荀子拿出具体的制度设计、政策设计,把儒家人道学变成为切实可行的做法。荀子认为礼义是人类结成群体、组织社会、维持秩序的必要设施,主张王霸杂用,礼法双行。通过解剖人性,他论证两手并用的政治哲学原理的可行性。苟孟的理论分歧,主要不在人学方面,而在天学方面。荀子把义理之天还原为自然之天,发展了孔子“天何言哉”的思想。
@@一般说来,中国哲学所探讨和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三大领域,其余思想都是从这三大领域引申而来。道家侧重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目标就是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问题,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问题;佛教侧重于解决人与自我的关系,其目标就是解决人与自身心理、精神之间的身心平衡问题,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精神危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