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如何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摆脱过度依靠学科教学,带领学生围绕知识点进行机械学习的状况,转而聚焦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难点.本文认为,在重要观念的引领下,跨学科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知识,知道如何组合相关领域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如何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摆脱过度依靠学科教学,带领学生围绕知识点进行机械学习的状况,转而聚焦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难点.本文认为,在重要观念的引领下,跨学科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知识,知道如何组合相关领域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的意义和发现,最终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因此,开展跨学科的学习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学科教学的桎梏,也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学习特征.为此,平江中学提出"以术致道"理念,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开展跨学科的教学与学习.
其他文献
博物馆事业日益繁荣,免费开放持续推进.国家在中央、地方多个经费预算层级安排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补助经费,博物馆也开展文创经营等活动,多方筹集经费保障博物馆的运行.本文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阐述财务保障在博物馆运行起到的积极作用,为博物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保障.
武昌古城拥有近1800年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累,是楚辞浪漫、黄鹤飘逸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震撼世界、彪炳千秋的首义胜地,是青山碧水、生态宜居的滨江之城,也是科教集聚、百业昌隆的现代都市.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武昌古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应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古城地域文
博物馆作为集收藏、研究、社会教育等多种于一体的文化设施,承载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已成为解读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的起点或窗口,是游客了解一座城市文化的快捷渠道.同时,博物馆也已成为旅游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业的重头产品,是文化旅游的标志.博物馆为旅游业赢得了更多的文化资源,拓宽了旅游市场,博物馆旅游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融合有着明显优势.
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学大师的概念及国学的相关知识.后面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王葆心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代表和国学大师.一是王葆心对国学的保护与传承,留下300卷地方文献,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二是振兴光大国学,他在史学、文学、经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留下对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著述达300多卷;三是论述王葆心的崇高品德、爱国思想、革命活动及数十篇充满爱国情怀的时政文章,从而证明王葆心冠以"国学大师"称号是当之无愧
本文通过浅析鄂州市博物馆旅游文化资源及发展现状,以探讨本馆为传承地方历史文化,打造旅游文化景观的策略与方法,给予建议.
贺龙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贺龙经历了湖南的军阀混战、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后,投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及南昌起义,最终由一个新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从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五师师长到任第二十军军长,均将指挥机关设于鄂城城区大北门正街30号.贺龙政
本文讨论博物馆在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怎样通过讲解,更好地传播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最大化.
博物馆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博物馆应有的责任担当,而且博物馆拥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本文从博物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和独特优势出发,按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原则,对博物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文物藏品创新性研究、陈列展览新技术的运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移动互联网宣传教
小学自然学科有着独特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对自然学科的教学和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明确了自然学科需要将教学与评价融合,全面培育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无论是学习理论还是评价理论都体现了内涵的一致性和对学生发展目标的统一性,即学生素养的发展和培育既是一种结果期望,也是一种过程关注.本文总结笔者多年实践经验,从主题设计到主题整体设计,体现了从仅仅关注教和学到关注教学与评价的转
乱世往往奖励耕战,重视防身的体育(主要是军事教育)、劳动教育与德育(主要是法治教育).太平世往往休养生息,重视智育、美育和情感教育.介于乱世和太平世之间的升平世(或小康社会)既有奖励耕战的民生压力,又有休养生息的民情需要,因而不得不推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情感教育.中国古典教育的核心课程是: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而德、智、体、美、劳、情则可被称为"新六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