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1951~2000年水文﹑气象资料,在对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发生的特大冰坝的年份监测中分析发现,冰坝发生大多在"二江"同时发生,个别年份有"三江"同时发生,并有群发特点.冰坝发生前,秋季降水多,河槽蓄水量多,河流水位高;冬季降雪多、气温低;春季开江期,有明显的降水和升温过程,是冰坝的形成和凌汛发生的重要原因.并且分析冰坝发生前期高空环流形势特点,依此研制了冰坝凌汛预报方法.
【机 构】
:
黑龙江省气象台,哈尔滨,150030 黑龙江省气象信息中心,哈尔滨,1500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51~2000年水文﹑气象资料,在对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发生的特大冰坝的年份监测中分析发现,冰坝发生大多在"二江"同时发生,个别年份有"三江"同时发生,并有群发特点.冰坝发生前,秋季降水多,河槽蓄水量多,河流水位高;冬季降雪多、气温低;春季开江期,有明显的降水和升温过程,是冰坝的形成和凌汛发生的重要原因.并且分析冰坝发生前期高空环流形势特点,依此研制了冰坝凌汛预报方法.
其他文献
通过对江苏省南通市气象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分析评估,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急工作提出的新需求,找到制约南通气象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瓶颈和差距,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同时研究探索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部门联动应急机制,把气象应急作为切入点,不断将气象部门的应急工作更好地融入政府,服务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作出本部门应有的贡献.
2010年6月19日余江县遭遇前所未有的最强连续降雨过程,县城地区降雨量达402.4毫米,积水最深达2.5米,程度超过了1998年的特大洪灾.据县统计局统计,全县受灾范围14个乡镇(场),受灾人口32.8万人,洪水围困13.5万人,紧急转移人口12.9万人.农作物基本被淹,工业半数瘫痪,交通大部中断,全县直接经济损失30.96亿元以上.本文对这次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对农林牧渔业、水利设施、工业交通运输
利用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内出现的五场暴雪天气过程,探讨在不同环流形势下,阿勒泰地区产生暴雪的700hPa垂直速度场特点,并检验其预报的稳定性.
我们以多种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利用丰富的气象水文资源(历史资料以及每小时中尺度自动站雨量资料)、NCEP1°*1°全球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雷达和卫星技术以及数值模拟技术,研制了一套"乐清四中型水库流域雨量监测预警示范研究"系统,并于2009年台汛期投入业务试应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该系统根据定时自动运行的水库雨量多模式集成预报和水库雨量的中尺度数值预报,以及人机结合运行的水库暴雨短期预报和临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影响浙江台风的频率呈增加趋势,热带气旋中生成台风的比例升高,登陆或严重影响浙江的强台风呈上升态势,登陆浙江台风的要素屡破历史记录."麦莎"和"卡努"正是出现在2005年里的两个在发源地、路径和登陆地等方面极其相似的台风,同时它们在移速、强度和影响力等方面又各具特点.本文通过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和风量场等资料,对两台风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两个台风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又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对2009年11月10-12日河北省出现的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低空切变、地面经蒙古扩散南下的冷空气(回流)相互配合是此次暴雪的主要成因;700hPa以上是一致的西南气流,且有强低空急流相伴,暖平流利于逆温生成和维持,为暴雪天气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供应;低空辐合、中高空辐散产生的强烈上升运动,是出现暴雪的有利动力条件.
0908号台风"莫拉克"于8月4日02时在台湾以东洋面生成,5日02时发展为强热带风暴,14时加强为台风,7日上午到达台湾东部近海时,速度锐减,缓慢移动12小时左右后,于7日23:45在台湾花莲登陆,登陆后继续西行进入台湾海峡,随后转向北行,移速缓慢,9日16:20再次在福建霞浦县北壁乡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7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2级(33米/秒),之后进入浙江南部,9日18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
城镇是工业、农业、经济、贸易、交通、政治、文化、人口的集中地,自然灾害对城镇的影响较其它地区严重.而在城镇常见多发的15种自然灾害中,大暴雨过程形成的洪涝灾害又居首位.如历史上的"75.8"、"82.7"、"91.6"、"98.7"几次大暴雨的致灾充分说明大暴雨的出现对我区城镇造成的损失之巨大、教训之深刻.本文利用46年来的气象资料,针对大暴雨对城镇的危害程度、灾变形态、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灾变特征
通过对河南省西部龙卷风发生的有关历史资料(1949-2008年)进行调查和等级划分,结合其发生时段和地域上的特点,分析得知:相对全省而言豫西(多丘陵、山地)发生龙卷风共有31次,占河南全省龙卷风发生总次数(93次)的33.3%,而调查区域占全省面积的50%左右,与豫东平原相比,龙卷风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按年代,以90年代发生最多,为18次,其次是本世纪初6次,80年代4次,其余的50、60、70年
利用黑龙江省1971~2000年80个气象站的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对黑龙江省雷暴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并对30年的年均雷暴日数进行滑动t检验分析;采用相对频数法计算出80个站30年雷暴日数的平均概率,运用信息扩散理论对发生不同雷暴日数进行扩散,并结合GIS技术制成雷暴平均概率分布图及雷暴风险概率区划图.得出结论:(1)30年来,黑龙江省雷暴天气总体上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雷暴日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