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植入试验进行的Ⅰ型胶原海绵材料生物降解试验局部组织-材料反应评价的初步探索

来源 :首届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产品质量控制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_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迅速的生物材料产业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生物学评价手段来控制其产品质量及保障安全性,但这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对可降解的植入材料而言,植入试验与生物降解试验均为重要的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法,但与植入试验不同,生物降解试验的设计及评价指标选择尚缺乏相应的资料。然而,局部的组织-材料反应在这两项试验与评价中均有重要的意义且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研究以胶原海绵材料为例,通过对大鼠皮下植入后局部材料与组织相互作用的分析,来探讨在此类材料的评价试验中将植入试验与生物降解试验结合进行的可能性,其目的是在节约动物使用量的同时获取充足的数据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此外,本研究还提供了一个通过对不同时期材料的组织学连续观察来评价体内降解过程的实例。本研究的结果证明:通过设定适当的植入周期,将生物降解试验与植入试验结合进行是可行的。胶原海绵材料皮下降解过程中可能有细胞及体液两方面因素的介入且同批材料在不同个体中的降解速度可能有较大差异,在对生物降解试验的周期进行选择时需加以注意。并且,胶原海绵材料降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块状”崩解”现象,为了保障其安全性,材料的免疫学相关评价也应该被考虑。
其他文献
本文总结截至2008年9月,采用本技术治疗肛瘘3例以上的单位和手术者的初步资料,初步报告随访结果。另外,北京朝阳医院在通用的动物肛瘘模型上进行了ADM愈合肛瘘机制的初步研究,显示ADM具有在感染性创面上快速血管化和诱导组织生成的作用,作为细胞支架,引导细胞沿其胶原框架有序生长,达到补充、修复乃至重建组织的目的。其愈合机制类似于胚胎愈合机制。
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对护理本科生掌握相关伦理道德理论与原则和正确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在具体的护理实践活动中作出合理的选择。本文介绍了运用案例教学、录像、ppt和学生小品演示等多元化的方法和形式于护理伦理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依从性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24例患者的调查,分析依从性差的原因,通过宣教、讲座等各种形式进行沟通。结果:癫痫患者依从性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发作类型关系不明显,而居住地和文化程度对患者的依从性影响较为明显。结论:应加强对农村患者和文化程度低者对癫痫病的认识,加强正规治疗意识,提高癫痫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
青霉素过敏试验是临床常用的护理基本操作之一,其皮内试验结果判断虽然有一定的标准,但患者的主诉尚缺乏客观的指标。医院于2009年6月为1例胎膜早破孕妇进行青霉素皮试时,因言语暗示导致患者青霉素皮试结果判断为阳性,从而减少了患者的用药机会,本文现做一总结。
目的:了解军校护理本科新生入学时的综合素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48名护理本科战士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战士新生入学时,综合素质差异主要与是否为独生子女有关,道德修养与人文素质和与人交往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依据战士新生的特点,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新型护理人才。
作为最主要的国家科技计划之一的高技术计划(863计划)布局了十个领域,中国政府将新材料列为优先发展领域之一。新材料技术领域将生物医用材料作为涉及国计民生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材料增长点予以重点支持,突破现代生物医用和仿生材料设计、评价、表征与先进制备加工技术,发展结构性人体和生物部件,开发仿生和智能生物材料和器官。重点开展新型组织修复材料、人造器官、组织工程材料、药物缓释材料、再生医学用生物活性材料
目的:探讨壳聚糖基纤维作为肝创面止血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壳聚糖基纤维的溶血率和细胞毒性;在鼠肝脏左叶制造敞开型创面,形成出血模型,实验组使用壳聚糖基纤维贴敷创面,对照组贴敷速即纱,记录各组止血时间和总出血量,定期对创面进行肉眼观察和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壳聚糖基纤维溶血率为2.30%,细胞毒性为0级,壳聚糖基纤维止血时间为5.00±0.00s,总出血量为(0.88±0.18)g/kg,优于速
移植微囊化的同种来源、异种来源的细胞或基因工程化细胞可以较为有效的避免细体内移植后引发的免疫排斥反应,微囊化人工细胞在各种疾病或代谢功能失调治疗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技术原理是将外来细胞包裹于具有免疫隔离功能的膜内使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其中,海藻酸盐微囊化人工细胞研究历史最长,技术最为成熟,有望最先实现产业化和临床应用。近年来,海藻酸盐微囊化人工细胞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尽管如此,微囊化人工细胞产
经基磷灰石(Hydroxylapatite,简称HAP)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生物活性材料。它作为一种优良的人工骨和组织修复材料已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探讨了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P)颗粒静脉注射后在小鼠体内的分布、蓄积和排泄情况。结果显示,尾静脉注射nano-HAP后,大部分组织中45Caβ射线计数范围为0.5-250cpm/mg,肺、肝、脾这3个部位中的45C
以壳聚糖为原料,制备了不同羧化度的N-羧甲基壳聚糖(N-CMC),进行了羧化度的测定、FTIR结构表征及生物相容性评价。结果表明,5种N-CMC羧化度(D.C.)在25%-78%,FITR谱图中在1590cm-1处存在羧甲基的特征吸收峰,羧甲基化发生在壳聚糖(CTS)的2位N上。以小鼠成纤维细胞株L929评价材料的细胞毒性,在设置的62.μg/mL至500μg/mL浓度内均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