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能力的肿瘤干细胞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根源;恶性肿瘤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转移、化疗耐药、抗辐射等恶性表型特征都与肿瘤干细胞有关.CD133(又名PROM1)是表达最为广泛、研究最多的肿瘤干细胞标志基因之一,我们猜想肿瘤干细胞标志基因CD133的功能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影响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我们收集了393例于1998年3月至2009年2月在安
【机 构】
: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流行病学系 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
【出 处】
:
第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第三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能力的肿瘤干细胞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根源;恶性肿瘤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转移、化疗耐药、抗辐射等恶性表型特征都与肿瘤干细胞有关.CD133(又名PROM1)是表达最为广泛、研究最多的肿瘤干细胞标志基因之一,我们猜想肿瘤干细胞标志基因CD133的功能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影响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
方法:我们收集了393例于1998年3月至2009年2月在安德森癌症中心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取了4个CD133功能性SNP位点进行了基因型检测(rs2240688A>C,rs7686732C>G,rs10022537T>A,and rs3130C>T),采用多元回归分析4个位点与患者的无局部复发生存时间、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以及总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
结果:只有miRNA结合位点rs2240688的基因型与无局部复发生存时间、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以及总生存时间显著相关.相对于AA基因型,具有rs2240688AC基因型患者的无局部复发生存时间、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以及总生存时间更长(经过临床特征校正后的P值分别为0.022,0.019,0.039);相对于AA基因型,具有AC/CC基因型患者的无局部复发生存时间、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以及总生存时间更长(经过临床特征校正后的P值分别为0.016,0.018,0.044),亚组分析显示,无局部复发生存时间、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以及总生存时间与rs2240688的关系在早期和晚期患者中有着截然相反的趋势:经过临床特征校正后,在早期患者中分别为[HR=2.79,95%CI(1.08~7.22);HR=2.66,95%CI(1.03~6.87);和HR=3.26,95%CI(1.23~8.61)],而在晚期患者中分别为[HR=0.63,95%CI(0.48~0.83);HR=0.67,95%CI(0.51~0.88);和HR=0.64,95%CI(0.48~0.8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这种结果在相乘交互作用中仍然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5,0.039和0.021.
结论:我们的资料提示肿瘤干细胞标志基因CD133的miRNA结合位点rs2240688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放化疗抗性,可能是一个可预测临床预后以及选择治疗策略的有希望的标志物.有待于更大规模的研究证实.
其他文献
作者应用肿痛消洗剂治疗肛肠疾病及术后创面换药255例,并设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熏洗治疗肛肠病200例,痊愈61例,显效93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用于术后换药55例,对术后疼痛、创面渗血、肉芽及创面水肿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也明显加快(P<0.05).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提肛运动主要是通过收提肛门括约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肛门周围肌肉组织的支持能力,使直肠肛管不再外脱。提肛运动的具体方法是先放松全身,深吸一口气同时收腹至最大程度、迅速收缩并升提肛门,停顿4-5秒钟,再缓慢放松呼气,每天练习100次。直肠在盆腔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被认为是营养支持的两大支柱.肠外营养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万能的营养良方.但随着营养支持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胃肠道功能认识的不断加深,肠内营养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肠内营养(EN)是指通过口服或管饲管方式经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热量及营养物质,它是可以不经过消化而直接吸收的高营养饮食,即使在没有消化液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小肠完全吸收,其特点是:营养价值高,营养成分全面平衡,通过预见
肛肠病炎症因没有及时,正规,充分的治疗造成病灶感染更严重,甚而恶化,造成肛肠腺感染,形成肛周脓肿,其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就其菌群进行分析.其来源分为内源性,感染源局部周围器官中的正常菌群,由于损伤等因素造成正常栖居菌群进入无菌状态的组织发生感染,如分析例表中350份培养阳性分泌物标本,大肠埃希菌218例、不活跃大肠埃希菌13例占检出率的66%。由于肛肠组织损伤等因素造成正常栖居菌群进入无菌状态的组织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及营养状况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到2012年10月期间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结果:肠内营养支持前后患者的血糖、钾、钠、谷丙转氨酶和尿素氨等各项生化指标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同时,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蛋白及清蛋白等也相对稳定,发生腹胀和腹泻的概率分别为5%和10%.结论
很多肛瘘患者都会采取手术的方式来治疗肛瘘,但是人们发现,肛瘘手术后复发的几率也很高,其术后复发率高达5%-10%,给病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通过分析复杂性肛瘘的原因,探讨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或手术方法,肛瘘是肛肠病中变化最多治疗难度最大的疾病,手术是目前唯一的有效治疗手段,复发性肛瘘患者往往经历一次甚至多次手术,局部解剖层次不清,管腔部分闭合或粘连,有时与正常间隙难以区分,给手术带来一定的困难。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痛泻要方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谷维素片联合复方地芬诺酯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均有临床实用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肛肠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现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仍以手术治疗为最佳根治方式.而肛肠疾病术后疼痛及其常见,直接影响到手术质量及术后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是困扰医师的一大难题,不但会引起排便困难、尿潴留等诸多并发症,还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局部疼痛的及时缓解,对术后换药、术后伤口处理、术后紧张等都有积极作用.现临床多用药物镇痛,虽然有效,但长期使用,不可避免
基因组学研究已经进入功能基因组学时代,以基因测序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平台支撑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个体化基因诊断的时代已经到来并将对肿瘤学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临床肿瘤基因组学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随着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加上测序成本大大降低,表明在不久的将来,常规癌症治疗将不再侧重于癌症起源器官,而是会将焦点转向癌症的基因组特征上。未来的基本目标是,能够读取埋藏在身体中的复杂密码,在治疗过程中为每位
目的:普那布林靶向作用于肿瘤新生和原生血管,并通过RAS-JNK通道诱导肿瘤凋亡.本研究对普那布林和多西他赛联合用药(DN)与多西他赛单独用药(D)进行比较.方法:之前经历标准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被随机分至DN组和D组,21天治疗周期中,第1天多西他赛(75mg/m2,静注),DN组:第1和8天还给普那布林(静注,剂量:30或20mg/m2,简称30或20剂量组).经历1次或2次既往化疗的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