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方言韵书《戚林八音》福安地方方言版与《安腔八音》手抄本韵母系统比较

来源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an860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首先对新发现的福安方言韵书《戚林八音福安地方方言版》进行简要介绍,并首次指出目前所见到的福安方言韵书《安腔八音》实际上有新、老版本之别,确明老本《安腔八音》乃陆求藻仿《戚林八音》参考明梅应祚的《字汇》于18世纪中、末叶编成,新版由陈登昆与其师陆尚淋在原本基础上根据时音于20世纪初重新修缮,目前所见版本是陈祖蔚1953年对新版《安腔八音》的手抄本.这几个版本时间上应该是有较长一段间隔,从韵书内作者所批注的按语和标记的符号可以看出两个版本的语音差别很大,新本《安腔八音》甚至对原本的韵字韵序进行重新排列归并.文章将残卷中残存的韵部与《安腔八音》手抄本作比较,通过比较韵部分合和中古音来源并结合现代福安方言,发现残卷所反映的福安方言韵部系统与新版《安腔八音》和现代福安方言有很大差别:1、残卷中中古三套辅音韵尾主体整齐划一,而新本《安腔八音》时期的福安方言,中古三套辅音韵尾界限十分不清晰.2、残卷与福州方言《戚林八音》一样,秋韵与烧韵均是保持严格对立.而手抄本中秋、烧二韵有所混同,涉及到的韵字有边母“彪髟(马)滮”四字.3、中古止摄合口三等韵字在残卷中主要读作杯韵字,而在新版《安腔八音》时期,则一部分读入须韵,一部分读入杯韵.4、残卷“杯、辉”二韵泾渭分明的,手抄本中的“杯、辉、歪”三韵多有相混.可见新版《安腔八音》所反映出来的语音系统更接近现代福安话.我们推测,残卷成书年代应该早于新本《安腔八音》的成书年代,但又晚于《戚林八音》,也许跟老本《安腔八音》同一时代成书,甚至于比它更早一点,时间应该也在18世纪中、末叶,最迟在19世纪初.韵书内部为此推测提供诸多证据.
其他文献
本文先从上海话特有量词、量词的使用范围与量词重叠三个方面,并结合跟普通话量词用法的比较来考察上海话量词的一些特殊用法,上海话量词的功能扩张大致经历了从计量功能到非计量功能的变化过程,其中计量功能又有从不定指功能到定指功能的变化过程,而且定指功能和量词作定语标记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性,所以上海话量词功能的扩张途径从历时平面看,这个变化过程是一个量词不断虚化的过程;从共时平面看,这种功能扩张途径是一个主
1901年,摩伦多夫(P.G.Von M(o)llendorff 1848-1901)出版了宁波方言英文专著《宁波方言的字音》(The Ningpo Syllabary).该书卷末附有一个radical index(偏旁笔画索引字表),表中收汉字4000左右,每字后用罗马字记录宁波、绍兴、台州三个方言的读音.据作者自序,台州字音部分由当地传教士E.Thomson先生提供.丁锋(2005)和王福堂(
苏州方言的连读变调模式是早为学界熟知的连调现象.但具体到人名的连调组合模式这个小课题,还没有很好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比各种人名组合的连调模式后发现:1、人名连调域的组合与人名本身结构没有必然联系;2、两音节人名无论快读还是慢读,都必须合成一个连调域;2、非入声首音节的三音节人名,无论单姓双名还是复姓单名,其连调组合模式总是2+1式;3、三音节人名最后一个音节虽然单独构成连调域,但其有可能发生变调.
会议
会议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自然环境,语言是维系人类社会的第一纽带,语言与地理关系密切.方言更与地理息息相关,山川河流是方言形成的主要因素,地缘地域是方言分区及命名的重要依据,地理因素渗透于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的各层面.于是有语言/方言地理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语言地理学已进入GIS(地理信息系统)时代.GIS具有多重功能:空间定位,信息管理、查询与分析,多元制图,可视化表达等,近十年来,已被人类
山西方言入声韵的演变在今方言中的分合可以分为一下四种类型:(一)四组韵母型;(二)三组韵母型;(三)两组韵母型;(四)一组韵母型。(王洪君1990)通过对并州片晋语入声材料的观察,并州片主要是:一组韵母型,主要方言点:平遥、介休,一般为A?类;两组韵母型,主要方言点:太原、清徐、榆次、太谷、文水、交城、祁县、孝义、寿阳、榆社、娄烦、灵石、盂县,一般为a?类和(e)?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