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邊坡管理資料於邊坡安全評估應用

来源 :2013第九届海峡两岸地工技术/岩土工程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道高速公路局(高公局)负责国道高速公路维运业务,肩负国家经济命脉国道安全重责大任.国道沿线总计共有900多处列管边坡,为确保用路人安全及有效掌握国道边坡状况,引入全生命周期维护管理概念,建立国道边坡管理系统,系统化管理国道边坡各项业务,包括边坡巡查、监测、养护等各项资料.本研究利用国道边坡管理系统所蒐集之边坡巡查、养护维运、地锚检测等资料,汇整分类後,对边坡人工设施损坏年限、地锚拉力衰减及可靠度分析等进行初步研究成果分析讨论,得到了以下结论:(1)以生命周期管理概念协助建立国道边坡完整管理程序,蒐集各项边坡相关资料,建全管理资料库,执行成效良好。(2)利用巡查记录进行损坏历史统计分析,获得人为设施损坏年限平均值,可做为订定养护频率参考依据。(3)地锚拉力劣化分析提供初步评估方法估算地锚拉力随时间变化的行为,于边坡巡查及稳定分析上提供重要的时间点参考指标,配合损坏统计结果,可拟订定期养护作业时间表。(4)边坡稳定性分析导入可靠度观念可获得机率式的安全性评估结果,破坏机率的分析结果指出材料强度参数变异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未来针对重要边坡可进行机率式评估方法,确认边坡整体安全性。(5)由巡查记录至地锚检测成果的资料分析,可以合并进行综合评估,对边坡的设施维护、稳定性分析及安全性评估,提供完整的分析流程。
其他文献
本研究依据ICC及EOTA评估准则及采用ASTM试验标准,评估与测试国内生产之化学锚栓与机械锚栓之工程特性.本研究参照ASTM E488-ICC及EOTA等规范测试混凝土用机械与化学锚栓之抗张、抗剪及周期性耐震特性,另评估化学锚栓之长期荷载之潜变行为,试验锚栓之尺寸为包括M12锚栓、1/2英寸膨胀锚栓及#6与#7钢筋,试验用混凝土标称强度为20.6Mpa机械锚栓及化学锚栓依标准钻孔、清孔後安置锚栓
花东铁路电气化新建工程溪口隧道(3,140m)及光复隧道(2,360m)系为平原区之浅覆盖隧道,内空净宽11.3m,布设两股轨道及两侧维修步道.隧道施工以明挖覆盖工法为主,另有穿越寿丰溪北岸(75m)及南岸(85m)、马太鞍溪北岸(170m)及南岸(120m)四处堤防段及一处穿越既有台9线公路(120m)等共五处采用隧道钻掘工法施作.钻掘隧道覆土高约4~18m,穿越砾石层,开挖断面宽度13.7m,
水文地质参数於卵砾石层隧道或深开挖之排水或止水设计,为重要因子,惟设计阶段常以经验式或现地透水试验/抽水试验进行推估,但常与实际开挖遭遇情况有较大差异,故如何获得较正确水文地质参数,为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就选择之NATM隧道案例,基於其遭遇地质主要为卵砾石层,隧道位於地下水位以下,施工阶段因应采用水平地质探查孔及排水钻孔,采查隧道开挖面前方地质及预先排水.藉由施工阶段隧道开挖面地质、地下水位及钻
本文就大面积深开挖引致地表隆起进行了研究,指出一般的深开挖工程由於挡土壁会产生侧向变位而引致地表沉陷,因而在工程实务之概念中,开挖应该会导致地表沉陷.但开挖是将土方移除,属於解压的行为,在理论上会引致地层回胀,反应在地表则应有隆起之现象,因而开挖时地表是沉陷或隆起应该是解压与侧向变位二种行为的综合效应,若开挖的面积小解除的压力不大,隆起量很小,在开挖过程中经常被地层侧向变位所引致之沉陷抵消,而无法
台湾桃园国际机场捷运之端点台北站(A1车站),地下车站含停车场共设计地下四层,地下结构单层面积达25775平方公尺,开挖27.175公尺深,地面以上为两栋高56层及76层之共构联合开发大楼.其位置横贯台北车站西侧C1、D1用地及重庆北路,基地之北、东、南三侧分别紧邻市民高架台北地下街、台铁地下停车场及台高铁隧道等既有结构物,其中尤其以南侧紧邻营运中之台铁、高铁隧道因其变位控制相当严谨,是为本站大区
本文就深开挖基地外窄巷现象进行了研究,以两个案例说明窄巷效应对壁体变位之影响,文章指出都会区深开挖工程经常遭遇基地旁存在既有大楼之状况,且该大楼之地下室与新建工程之连续壁仅有一巷之隔.就土压力理论而言,两基地间所夹之土壤为有限宽度之土体,且受巷道两侧挡土墙之束制,其作用於新建工程挡土墙之土压力应低於理论主动土压力,故新建工程挡土壁之侧向变位应低於预期.但依据实际监测结果,有限宽度土压力所造成之挡土
近年来随着连续壁施工机具与技术日趋成熟稳定,采用壁式基桩作为承载上部结构荷重基础,以取代大口径场铸圆桩之案例日渐广泛.本文首先回顾台湾壁式基桩自1980年代迄今之应用发展情形、施工方式与特性,以及其现地静力载重试验之演变.由於壁桩与传统场铸圆桩之断面形状及施工方式均不相同,其承载行为及变形机制应有所差异;本文遂以新北市新板特区两组载重达5,500ton之先期载重试桩结果,初步探讨壁桩受载过程沿桩身
本文以传统之库伦土压力理论解释「窄巷效应」之发生机制,基本论述乃是考虑窄巷两边先後施工的两深开挖工程间主动破坏面与被动破坏面交互干扰之效应.简言之,先行施工工地所造成之主动破坏面因窄巷宽度不足而侵入後续施工工地的开挖范围内,後续施工工地之土壤遭受扰动致使其可发挥之被动土压力大幅降低,此被动土压力降低之效应远超过窄巷间主动土压减低之影响,致使窄巷侧後续施工工地挡土壁体变位超乎预期.本文以力平衡理论推
台湾山高水急,地锚为稳定边坡常倚赖之工法,惟内部钢腱长时间浸润於地下水中,其防蚀保护处理为一重要之课题.相关规范虽规定须采用双重防蚀处理,一般设计施工也多以浪管及水泥砂浆包覆,但根据近期进行之地锚检测结果,其防蚀成效显不如预期.目前美日等国家多采用环氧涂层钢绞线为钢腱的新材料,且相关设计及施工规范均十分完备,但台湾至今尚未常规性使用.有监於该种材料於本土之适用性尚少有探讨,本研究利用证明试验及电阻
台湾属於地震频繁地区,结构物设计须考虑地震作用下之安全性,而若要引进耐震性能设计理念於土堤耐震设计,则有必要掌握土堤结构在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之变形.因此本研究以一系列离心振动台试验探讨加劲材料配置与加劲土堤高度对其显着频率的影响,并了解加劲土堤因受振引致之变形与破坏行为.由试验结果可以知道,加劲土堤的显着频率与土堤高度具负相关性,与加劲材料配置无明显的关系;从加劲土堤顶部受振沉陷来看,加劲土堤之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