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体育线上教学呈现出"上热下凉"的态势:主管部门鼎力支持,现实情况却难如人意。通过文献资料法、质性研究法等,疫情防控期间线上体育教学的实施现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疫情防控期间,主管部门制定多个政策支持体育线上教学的开展。这些政策文件涵盖了体育线上教学的基本目标、相关要求以及开展内容等,充分显示了主管部门对体育开展线上教学的重视程度,同时也为线上体育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体育线上教学呈现出"上热下凉"的态势:主管部门鼎力支持,现实情况却难如人意。通过文献资料法、质性研究法等,疫情防控期间线上体育教学的实施现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疫情防控期间,主管部门制定多个政策支持体育线上教学的开展。这些政策文件涵盖了体育线上教学的基本目标、相关要求以及开展内容等,充分显示了主管部门对体育开展线上教学的重视程度,同时也为线上体育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相比其他学科,体育开展线上教育有着"先天不足"的劣势。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体育教师缺乏科学、规范、系统的线上资源,尽管提出"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优势……实现线上体育教学的优化升级",但具体使用何种资源,又有何种优势均未像其他学科一样,给予明确指示。这就导致很多线上体育开展沦为"形式主义"。提出体育线上教学困境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现有体育教学理念与内容亟待完善.首先,疫情防控期间,线上体育重视技能和体能训练等以身体为载体的实践课程,忽视了健康,尤其是卫生防护知识传授。其次,体育线上教学对生命教育的关注不足。(2)教学资源较为匮乏,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与其他各科相比,现有的线上体育教学资源呈现碎片化、杂乱化特征,缺乏系统、权威的教学资源体系。从现有情况来看,各级服务平台均未提供系统的、可复制使用的体育教学资源。(3)线上体育教学媒介单一,教学过程难以监控,教学效果难以评价。诚如张之沧所言,体育在线教学将灵活多变的身体实践教学变成了死气沉沉的"听看课"教学,让身体处于一种"缺场"的状态,单纯发挥"心灵"想象,难以构建一个"活生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交流平台。(4)线上体育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师生需求,出现"教无法,学无力"的尴尬局面。面临突发疫情,教师临时突击上岗,无法掌握和运用新型教学方法,由此造成线上教育方法的匮乏与低效。另一方面,学生与教师身处不同的环境,交流和互动需要通过特定的电子设备和平台,且一名教师面对几十名同学,这使得互动效果较差。据此,要切实提高体育线上教学效果,需着力于:(1)充分贯彻体育课程改革理念,优化线上体育内容。未来的线上体育应充分贯彻《标准》中的核心精神,重塑体育理念。首先,线上体育均应以促进人的健康为本旨。其次,未来线上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应积极贯穿生命教育内容。(2)尽快构建体育线上教学资源库;在教学资源的开发方面,第一,要充分发掘和利用传统体育文化素材。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养生、健康元素极为丰富,如五禽戏、引导术、太极拳、八段绵等均为提高身体健康的方法。第二,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年龄阶段,建立统一分层的教学体系。考虑到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应多以个体运动为主,辅以集体活动,让每个个体在家就能学会健身、运动。最后,适当添加运动医学内容,深入贯彻体医结合的基本精神。(3)利用和研发智能客户端设备,提高远程的生理监控能力,为现代体育课程开展与监控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未来线上体育课程开设必须加大智能客户端(如远程视频监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远程监控系统)的专项研发力度,将整个运动过程、学习过程进行可视化监控,保证学习和运动的效果反馈。例如,可借助某些运动手环、手机客户端对运动强度和量进行监控,并借助物联网、区域块等技术将学生的运动情况直接反馈至体育教师的客户端(手机或者电脑),让体育教师可以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锻炼情况。甚至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视频软件进行教学互动,有效提升线上体育的教学效果。(4)提高体育教师远程授课能力,优化后备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要提高线上体育教学效果,应多方式、多途径提高体育教师对现代数字化工具的利用能力,提高线上教学效果。另外,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授课经验,研究和创新授课方法,尤其是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的教授方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体育,学会体育,真正实现教育的初衷。应重塑人才培养观,将高校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起来,加大健康、卫生、生命教育方面的素质培养,让人才发展与社会需求充分结合,预防体育教师偏重技能的单向度发展。未来的线上教学必将成为"新常态"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面对线上教育的挑战,一方面要不断更新体育课程理念,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将在教育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实线上体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线上授课能力。线上、线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体育学人的理想愿景。
其他文献
以高浓度玉米浆为原料,研究米曲霉种曲和风味蛋白酶协同水解玉米浆制备植物蛋白调味液的工艺,并分析产物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呈味氨基酸的组成,检测食品安全性。首先采用米曲霉种曲单独水解玉米浆,得到第一阶段水解液,第一段水解的适宜条件为pH5.5~6.0、水解时间3 h、加曲量质量分数为1.86%、温度50℃;再加入风味蛋白酶进行菌酶协同作用,适宜水解条件为pH7.0、水解时间3 h、加酶量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时代的发展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大数据发展的步伐,财务管理转型工作必须提上日程。文章从大数据和财务管理相关理论着手,阐述大数据对财务管理的作用,并分析财务管理智能化转型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智能化转型的相应对策。
<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都在用改革行动积极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2022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且要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职普融通是教育双轨协同并行发展的新思路,也是促进教育个性化、培养技能人才的新思路。职业教育
背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可塑性骨充填材料主要是小牛骨来源的异种骨和胶原蛋白复合材料,但屠杀小牛存在动物伦理争议。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可避免伦理问题并具有优异成骨性能的可塑性骨支架材料。目的:将煅烧鹿角松质骨颗粒与胶原蛋白通过化学交联制备复合支架,提升材料的可塑性和骨缺损修复能力。方法:去除鹿角皮质骨,将鹿角松质骨经脱脂脱蛋白和高温煅烧制备成煅烧鹿角松质骨颗粒;采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
由于试验数据的有限性或试验中存在的未知随机效应,可能会导致建模过程中的待估参数存在较大的估计误差,进而无法得到可靠的质量设计。为此,针对输入参数(模型参数和噪声变量中待估参数)的不确定性问题,构建了其联合置信区域。其次,根据设计变量容差和噪声变量的分布信息,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置信区域的期望质量损失函数。然后,基于区间分析理论,从稳健性和经济性的角度,构建了包含位置效应和散度效应的质量损失和容差成本
博物馆是社会公共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开展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社会教育职能展开,博物馆展陈设计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提升,才能使博物馆更加契合时代发展需求,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公共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从数字媒体技术入手,系统探究数字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和创新应用措施,重点从创意角度创新应用、从主题性角度创新应用、从功能角度创新应用、从协同性角度创新应用等角度进行了全方位
狭义的履行辅助人、占有辅助人、执行辅助人/事务辅助人均不具有独立的人格,其行为被划归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因此,在合同履行和违约的领域,他们均非第三人,其行为造成合同当事人违约,不应或不宜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93条规定。具有独立人格的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合同当事人违约,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93条调整的范围。其法律后果,在法律设有明文规定时依其规定,在当事人有约定且不存在无效原因的
药品安全监管涉及公众健康安全,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且具有高度专业性,在传统的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当中引入社会共治,能更好地适应药品安全监管的复杂性。通过对社会共治视野下药品安全的监管主体、监管客体以及监管手段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政府监管体系尚未健全,同时企业自我规制意识低,社会各治理主体的参与度低。社会共治强调多元主体合作治理,而药品安全监管由政府主导,首先需要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落
为了确定胶东半岛二季作区秋马铃薯获得高产的适宜播种期和种薯形态,进行了四个播种期和两个种薯形态的双因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切块种薯8月6~12日播种,出苗时间20~26天、出苗率100%,株高39.7~55.0 cm,产量1840.4~2062.6 kg/667 m~2,商品薯率62.5%~65.2%,表现良好,为胶东半岛二季作区秋马铃薯适宜的种薯形态和播种期。
<正>2015年实施的新《预算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权利,此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债务管理措施,持续完善政府债务“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地方政府债券余额逐年增长。截至2021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余额30.31万亿元,规模高达2014年末的26.1倍,占债务余额的比重为99.5%,较2014年末提高92.0个百分点。其中专项债券2021年末余额为16.68万亿元,占债券余额的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