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等电点法对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骨骼肌蛋白进行回收,并探究不同分离蛋白(ISP)自身降解的规律.结果显示碱处理的分离蛋白存在明显蛋白酶活性,并且在热凝胶形成过程中呈现凝胶劣化现象.为了探究其劣化机理,通过硫酸铵盐析、DEAE-Sepharose、ss-200以及MiniQ等一系列柱层析从蓝圆鲹骨骼肌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水溶性丝氨酸蛋白酶,其纯化倍数为796倍,回收率为1.
【机 构】
:
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福建厦门361021 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福建厦门361021
【出 处】
: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等电点法对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骨骼肌蛋白进行回收,并探究不同分离蛋白(ISP)自身降解的规律.结果显示碱处理的分离蛋白存在明显蛋白酶活性,并且在热凝胶形成过程中呈现凝胶劣化现象.为了探究其劣化机理,通过硫酸铵盐析、DEAE-Sepharose、ss-200以及MiniQ等一系列柱层析从蓝圆鲹骨骼肌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水溶性丝氨酸蛋白酶,其纯化倍数为796倍,回收率为1.4%.SDS-PAGE结果显示该酶的分子量约为70 ku左右.肌原纤维降解试验表明该酶能特异性降解蓝圆鲹ISP中的肌原纤维.肌原纤维酶谱显示该酶最适温度40℃,最适pH 8.0.荧光底物分析结果显示该酶能特异的水解丝氨酸家族的底物Boc-Leu-Gly-Arg-MCA.抑制剂试验表明该酶能被丝氨酸蛋白酶类型抑制剂强烈抑制,且部分地被胃蛋白酶及组织蛋白抑制剂所抑制.此外,金属螯合剂EDTA对其酶活有部分抑制作用,推测可能是由于其活性中心的金属离子被螯合所致.这些结果表明,该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且很有可能与蓝圆鲹碱性分离蛋白的凝胶劣化现象有关.
其他文献
硬态铣削过程中的热/机械载荷和塑性变形是决定加工表面形貌和亚表层微观组织、性能的重要因素,并对压铸模具的热疲劳寿命产生影响.本项目旨在通过研究硬态铣削工艺参数、表面完整性与热疲劳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控制硬态铣削过程中的加工表面形貌和粗糙度、亚表层微观组织和性能变化规律,为形成有利于提高压铸模具热疲劳寿命的高完整性表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精密加工最主要的方法仍是切削加工,与塑性金属材料及脆性材料一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切削加工开始或结束时也容易产生棱边缺陷,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棱边缺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材料变形过程,由于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相与基体相截然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增强颗粒与基体间结合界面的影响,其变形过程及断裂机理较单纯的金属和脆性材料更为复杂。目前关于颗粒增强金属基复
磁性磨粒光整加工作为一种典型的表面光整加工技术,在加工效果、加工范围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尚无成熟的磁性磨粒生产工艺,磁性磨粒光整加工至今不能得到工业应用,磨粒批量制备工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其主要瓶颈.磁性磨粒制备的关键是各种制备方法的分析优化、磁性磨粒的性能特征及其指标评价体系的确立.项目旨在研究磁性磨粒的性能特征及其评价与测试方法,优化磁性磨粒的制备工艺,为该工艺的工业标准制定提供坚实
从模具制造领域发展趋势来看,激光强化处理技术将逐步得到普及应用,但是针对模具激光强化表面,尤其是自由曲面的自动化光整加工技术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且滞后.自动化加工对于确保模具质量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自动化机械加工的高性能模具其工作寿命较一般模具有大幅度提升,一般可以达到3倍之多.本项目的研究,将为软固结磨粒气压砂轮应用于模具激光强化表面高效自动化光整加工提供基础研究支撑,探索相关科学问题和内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其熬煮汤剂中存在一定大小的纳米颗粒。目的:以太子参蛋白作为药物载体,利用其自组装行为对于难溶性药物进行包装,以期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性质。
微生物群落在食品质量和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导致食品腐败和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基于PCR-DCGE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进行分析,对77个水产品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在所检测的水产品中占主要地位,肠杆菌、乳球菌、链球菌、芽孢杆菌普遍存在于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克雷伯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在水产品中不
旧金山乳杆菌(Lactobacillu.s.sanjranciscensis)是传统酸面团中的优势乳酸菌,它能很好地利用面粉中的主要糖类麦芽糖,对馒头的风味和质构有重要的影响.为研究我国传统酸面团中旧金山乳杆菌的基因型及代谢性能的多样性,从全国各地收集了13份酸面团样品,分离鉴定得到98株旧金山乳杆菌菌株.
研究共存体系中大菱鲆源肠杆菌对优势腐败菌——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采用微孔板法,分别探讨4株肠杆菌格氏沙雷菌、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蜂房哈夫尼亚菌的胞体及其乙酸乙酯提取物,与荧光假单胞菌共培养后生物被膜的形成量,同时结合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形成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添加外源信号分子标品,研究外源信号分子标品对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从渤海锦州海岸湿地植物根系中筛选对腐败希瓦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副溶血弧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乳酸菌.应用牛津杯打孔法从碱蓬草根部获得拮抗能力较强的菌株JP-12,初步判定其抑菌活性物质存在于无细胞上清液(CFS)中.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其抑菌活性在培养28 h时达到峰值,其抑菌作用在3.0%~3.5%NaCl条件下较强.CFS经不同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均有所下降,对胃蛋白酶最为敏感,活性丧失率为24.
乳酸菌细菌素是一类在乳酸菌发酵代谢过程中由核糖体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或多肽,具有安全、高效、无污染、无耐药性等优点.Plantaricin JK(PlnJK)为ClassⅡb类乳酸菌细菌素,单肽为PlnJ和PlnK,抑菌活性好,但在天然乳酸菌中表达量低且难以纯化,因此大大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首次应用食品级乳酸菌表达系统NICE,选取分泌型质粒pN28124作为表达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