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矛盾修辞是一种充满魅力的修辞手法,它不仅被广泛地运用于理论作品和文学作品当中,而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的使用。矛盾修辞是通过把两个语义上相互矛盾或不协调的词或词组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矛盾修辞同其他修辞手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看似意义上自相矛盾且不合逻辑。然而,正是这种意义上的矛盾表达了人们复杂的心理状态。矛盾修辞的使用常常能够达到幽默、讽刺和强调的修辞效果。因此,矛盾修辞是对立中的统一。矛盾修辞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意力,并且他们已经为矛盾修辞的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关注于矛盾修辞的结构,分类和修辞效果,而不是其生成机制。换句话说,这些对矛盾修辞的研究并没有告诉我们矛盾修辞是怎么产生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矛盾修辞的生成机制建立一个可行的分析框架。在搜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矛盾修辞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本文是以徐盛桓的外延-内涵传承理论为指导,这个理论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常规关系,类层级结构,外延和内涵。
本文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
(1)一个矛盾修辞涉及到两个概念或范畴,并且这两个概念或范畴在外延和内涵上处于相邻和相似关系。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被确立起来,并在特定的语境下被放在一起使用。一个作为修饰语,一个作为被修饰语,这样,矛盾修辞就产生了。
(3)矛盾修辞生成机制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a)语言使用者首先应概括出两个矛盾项所要表达的共同概念,即两个矛盾项共同的上位类;其次建立一个关于这个共同上位类的类层级结构,矛盾修辞中的两个矛盾项作为其下位类。也就是说,矛盾修辞中的两个矛盾项具有共同的上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