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翻译理论一直作为我国翻译理论的主流。众多翻译理论研究者为我国的翻译理论的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相比国外而言,我国对文学翻译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文学翻译的特殊性特别是对文学翻译中“陌生化”手法重视不够。文学作品的本质特性是其文学性,正是艺术形式的陌生化才使文学性得到真正体现。因此,如何再现陌生化是翻译工作者的道德要求和译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对于陌生化在文学翻译中的再现,国内一些研究者敏锐地觉察到陌生化手法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地位,王东风在《差异还是变异一文学翻译中文体转换失误分析》一文中,提出以“变异对变异”的原则来处理陌生化手法。此外,申丹的研究从文体学的角度指出了很多译者忽视的现象:“假象对等”,即译文看上去与原文大致相同,但文学价值和意义相去甚远。对于原作中的偏离常规的陌生化形式,她提出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来分析其意义并设法在译文中加以再现。但介于篇幅局限,两位对陌生化手法的追根溯源、具体表现着墨较少。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用“类比式翻译”来再现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手法。通过对《达洛维夫人》三种中译本的具体对比分析,来证明类比式翻译在再现文学翻译中陌生化手法的优势。
“类比式翻译”由赵彦春教授提出。具体来说,就是以可拓逻辑的方法突破源语形式阻碍而又传达源语形式-这就是仿拟原作的形式,为达到应有的交际效度而进行的变通。(赵彦春,2005:223)类比式翻译强调的是运用与原作相似的形式以取得原作类似的艺术效果。根据具体操作手法的差异,可将类比式翻译分为五类:模仿原文的语音特点;模仿原文的修辞手法;模仿原文的造词法;模仿原文的句式;模仿原文的篇章。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结构安排。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本章共分为两大部分,首先回顾了陌生化手法的由来、陌生化手法和文学翻译的关系、陌生化手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接着介绍了《达洛维夫人》的作者、创作背景、英译情况、对于中国读者的影响以及为何选取三种中译本作为本论文分析的文本。第三章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对类比式翻译的理论背景进行回顾,介绍其来历、基本理论观点及相关应用分析。第四章为本论文的重点章节。这一章是对伍尔夫的经典意识流小说《达洛维夫人》三种中译本的对比分析。首先从整体上介绍三种中译本的翻译风格及读者反馈情况。其次,通过具体实例来分析三位大师在翻译过程中再现原作陌生化手法效果上的优劣,主要从模仿原文词汇,语言节奏特点和篇章结构三个角度来分析其优劣异同。第五章为文章的结论。通过对比分析,本文认为王家湘的译文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类比式翻译策略,较谷启楠和孙梁译文在再现原文陌生化手法的效果上表现更好;本文认为类比式翻译为再现文学翻译中陌生化手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论工具。在文章的最后探讨了陌生化手法表现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本文运用类比式翻译对《达洛维夫人》三种中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再现原作陌生化手法的策略问题。其研究意义在于:(1)用类比式翻译为如何再现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2)任何一种翻译策略都是相对的,不存在完美的、理想的或者正确的翻译;希望借对陌生化手法的探讨,唤起更多译者对原作陌生化手法的重视并探索如何更好的再现陌生化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