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铜尾矿砂总铜含量为1450.10mg/kg,有效铜含量为249.24mg/kg,微生物、植物均很难生长,本研究利用蛋白肽(总铜含量为3.03mg/L)单独施用及漆酶菌与蛋白肽联合施用对含铜尾矿砂进行微生态调控和铜离子的形态调控,以减轻铜离子对植物生长的毒性,为植物富集含铜尾矿砂中的铜离子研究建立基础。通过蛋白肽培养漆酶菌的实验研究表明,100ml培养基中添加2ml蛋白肽与0.5g葡萄糖,并经柠檬酸中和pH到6.5-7.0,为蛋白肽培养产漆酶细菌Ochrobactrum sp.575及Ochrobactrum sp.531的最佳配方,菌液可用于处理含铜尾矿砂以结合或吸附铜离子;通过研究不同蛋白肽施加量对含铜尾矿砂有效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肽浓度(Oml/kg、2ml/kg、5ml/kg、10ml/kg、20ml/kg、30ml/kg、40ml/kg、50ml/kg、60ml/kg、80ml/kg,依次编号为A、B1、B2、B3、C1、C2、C3、D1、D2、D3)所处理的含铜尾矿砂(处理13个月),其有效铜(T有效铜)含量变化不同,A-D3有效铜平均含量在38.69~102.73mg/kg之间,比含铜尾矿砂原始样品T有效铜降低了6-2倍;将所培养的Ochrobactrum sp.575菌液施加到上述蛋白肽处理过的含铜尾矿砂中(除对照组之外的每盆施加50ml,处理4个月),结果表明,A-D3组中T有效铜最低可达到10.52mg/kg,相比原始样品降低近23倍。通过研究蛋白肽对含铜尾矿砂的微生态调控效应以及对植物的生长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施加蛋白肽3个月,A组微生物种群结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为4.12×108个/g,B1-D3组微生物种群结构数量为4.23×108-45.36x108个/g,相比对照A组增长1-11倍,说明蛋白肽对含铜尾矿砂微生物种群结构数量影响明显,B1-B3组、C1-C3组及D1-D3组微生物种群结构数量分别为4.23x108~19.08x108个/g、14.30×108-45.36×108个/g、21.93×108-31.41×108个/g,说明随含铜尾矿砂中蛋白肽含量的增加,微生物种群结构数量有增加趋势;施加蛋白肽7、8、14、17个月的微生物种群结构数量分别为3.42x109~~1.22×1010个/g、1.63×109~9.57×109个/g、1.26×108-8.01×108个/g、1.79×105-1.49×106个/g,说明随蛋白肽处理时间的延长,含铜尾矿砂中微生物种群结构数量减少;蛋白肽处理12个月后,在含铜尾矿砂中种植油菜,蛋白肽含量为10ml/kg的磷酸中和处理组长势最好,其油菜株高可达66cm,能开花结籽,但籽粒发育不完全,其他组油菜植株瘦小,株高低于10cm,说明经磷酸中和之后的蛋白肽处理含铜尾矿砂更适合植物生长。油菜成熟后,其地上及地下部分铜含量最高分别为320.14mg/kg、1689.45mg/kg,证明油菜能有效吸附含铜尾矿砂中的铜离子,但是由于油菜生物量较少,总吸附量不大。通过研究蛋白肽对含铜尾矿砂五种形态(水溶态、弱酸结合态、还原态、氧化态和残渣态)铜含量变化的调控,结果表明,在B1-D3组中:T水溶态(水溶态铜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其含量在3、9、15个月后分别为19.66~176.94mg/kg、27.57~79.78mg/kg、10.77~19.58mg/kg,最低为10.77mg/kg,低于原始样品中的T水溶态值11.62mg/kg;处理15个月后的T弱酸结合态(弱酸结合态铜含量)相比原始样品T弱酸结合态(106.50mg/kg)有所降低,B1-D3组处理15个月后测得的T弱酸结合态为59.73~105.51mg/kg,最低为原始样品T弱酸结合态的0.6倍;T还原态(还原态铜含量)随含铜尾矿砂中蛋白肽含量的增加有降低趋势,最低为原始样品的T还原态466.67mg/kg的0.3倍左右;最终T氧化态(氧化态铜含量)为原始样品T氧化态(103.68mg/kg)的1-2倍,B1~D3组第15个月测得T氧化态为124.32~195.31mg/kg;T残渣态(残渣态铜含量)相比原始样品T残渣态有所降低,B1-D3组15个月后测得的T残渣态为121.21~313.55mg/kg,最低为原始样品T残渣态(765.64mg/kg)的0.16倍左右。总的来说,蛋白肽、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使含铜尾矿砂中有效铜含量降低。本研究还探索了用未处理的含铜尾矿砂种植大型木本植物-------漆树,结果表明:漆树生长良好,种植六个月后,漆树茎可生长5.2cm,其根部铜含量最高可达1004.19mg/kg,吸附量较大,继续种植,有望成为富集铜离子的超富集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