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生态圈中,作家们对故乡和家园的散文创作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不同时期的故乡散文不仅仅包藏着作家们的人生际遇和情怀思想,更反映着中国在现代化转型历程中所遭遇的矛盾状态和困境。对故乡的认同即对自我的认同,对故乡的反思即对自我的反思,在不同的“故乡”叙述的背后,不仅流溢着不同的个人情思,更隐含着不同的时代思考。 作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于坚在创作诗歌的同时也写作了大量值得注意的散文,在以往的研究中,“先锋性”是于坚最引人关注的“标签”,对精英独白和宏大叙事的消解使于坚的创作呈现出“叛逆”和“异质”色彩,而其散文创作,却专注于旧式传统和古老根系的探寻。从八十年初至今,于坚在散文中“建构”了一个独特而真实的故乡世界。诗人用本土视角对故乡进行了去“启蒙化”和“驱魅”式的日常还原,深入展现了故乡作为栖居之所的本真面目,在此基础上深刻地探问了大地对人类存在的实在意义以及自然神性与诗意思维之间的天然关系;同时,作者对中国现代化转型历程中所面临的故乡困境也进行了深度的开挖。 本文以于坚的故乡散文为考察对象,在梳理20世纪中国乡土散文的基础上,分析于坚的故乡散文书写的独特性和诗性价值;同时,在对于坚的“故乡书写”进行生态批评和解读的基础上探讨“故乡”对当代中国人的意义,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故乡的守望是否可能,对诗意栖居的坚守是否必要,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如何坚守传统日常生活的尊严,如何在一个一切都在解构和无意义化的时代对存在进行探问和诗意的追寻等命题。 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章是对20世纪中国乡土散文的梳理,通过回溯乡土散文的发生与流变,探究“故乡”这一母题在不同时期所呈现出的特殊样貌和意义价值,在此基础上引出于坚的散文创作。第二章是针对于坚散文中“故乡”主题的研究与考察,以“日常还原”、“原乡追寻”展开对于坚故乡散文创作的分析,同时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故乡的困境与悖论”这一命题。第三章是针对于坚故乡散文叙述策略的分析研究,文章从“话语状态”、“诗意的呈现”和“文化身份”三个方面展开,通过文本分析探讨于坚笔下“故乡”的“样态”生成的原因、其叙述的技巧及其散文的审美价值。 通过本文,作者希望能更充分地展示于坚散文创作的精神内涵和美学价值,弥补以往对于坚散文研究和其“传统性”特质研究的不足;同时为散文的“故乡”母题研究提供新的角度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