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全人教育思潮既是当时欧美文化寻根思潮的一种反映,也受到反主流文化运动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全人教育基于系统的生态世界观,对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工业社会世界观予以了强烈的批判,试图以生态视野、全球视野和生命意识重新检视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反思科学技术给世界去魅之后给人类精神生活带来的冲击与挤压,以及由于理性的极度张扬而造成的对数量化、标准化的崇拜和官僚体制的全面监控。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全人教育号称自己基于新的世界观和一种不同于工业社会教育的新“范式”,对人的本质,以及教育、学习、智能的本质进行重新定义,强调“整体”、“联系”观念,以一种整合的知识观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把教育目标指向多方面和谐发展的“全人”,注重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以及学习社区的建构,进而描绘了一幅以教育来实现社会改造的远大图景。全人教育既是对希腊和谐教育思想传统的接续,也体现了对卢梭以来的自然教育传统的推崇,更有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呼应。它批判工业化时代教育过于强调认知和理性在教育在的地位,主张注重直觉、情感、想象等非理性因素在教育中的存在。全人教育对作为工业化社会基石的技术世界观表现出了明显的不信任,极力维护着一种整体的、生态的世界观和系统思维,对后现代社会以及适应后现代社会的教育观表明了坚定的支持态度。不过,它对人的无限潜能的信心,对精神性等概念的强调却带上了某种神秘主义的色彩。本报告旨在通过考察全人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思想基础和理论渊源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全人教育的思想脉络、发展过程和基本主张。全人教育的“整体”、“联系”观念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某些观念相契合,因而也引起了我国台湾、香港地区若干高校的呼应,有多所高校宣称以全人教育为办学宗旨,本文以台湾的中原大学、香港的浸会大学为例考察了全人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并以大学通识教育和环境教育为切入点,讨论了将全人教育理念融入我国高等教育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