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以资源配置为特征的教育宏观公平基本解决之后,发生于学校内部的以人际对待为主要特征的微观公平,便开始进入研究者关注的视野。国内外已有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如在研究对象上,研究者大多关注大学生而非中小学生的教育公平感;在研究视角上,多从成人视角出发,较少关注学生的主观公平感受;在研究思路上,多从国外既有理论框架出发分析中国教育,较少直接扎根本土实践。基于对理论和现实的关切,本研究将研究视点聚焦于学校中学生对教育公平的主观感受。重点探讨如下问题:1.学生的教育公平感是如何形成的?2.学生的教育公平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影响学生教育公平感的可能因素有哪些?4.学校可以做出哪些改进以提升学生的教育公平感?基于文献的检索与分析,本研究将学生的教育公平感界定为:学生基于各种客观的教育事实,在多种主观因素的加工与作用下,最终形成的关于教育公平与否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本研究以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来自上海H校和G校的53名初中生及4名教师样本进行多轮、半结构式访谈,并辅以非参与式观察和文献分析,从多方面搜集数据用以三角互证,从而增强数据的可靠性;继而采用内容分析法,利用ROST字频统计软件和QRS Nvivo11.0等对质性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和词频统计分析,逐步挖掘学生教育公平感在学校中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理论和实践调研材料,进而形成学生教育公平感形成过程及分析框架;最后基于以上数据分析得出的相关结论,为优化学校教育提供启示和参考。研究发现:1.初中生教育公平感的形成大体呈现出“教育实践经历——学生个体认知加工——学生主观感受”的过程。2.初中生教育公平感主要表现维度有:(1)权利尊重维度,主要有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作为学生的基本受教育权、学校中的其他权利;(2)资源分配维度,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学校课程资源和客观物质资源;(3)机会享有维度,可以细分为课堂互动机会、担任干部机会、活动参与机会;(4)人际交往维度,具体表现为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其他交往关系;(5)制度保障维度,包括学校集体规则、班级奖惩标准、教师各种要求。其中,学生教育公平感集中体现在制度保障和人际交往维度。3.影响其教育公平感的主要因素有:(1)学生在校的各种实践经历,包括公平的经历和不公平的经历;(2)学生个人偏好,主要有利己偏好、公平偏好和适应性偏好;(3)学生的公平判断标准,即学生主要基于平等原则、需要原则、能力原则和应得原则判断公平与否。基于以上研究发现,可以对学生教育公平感形成过程、主要表现维度和可能影响因素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为了优化学校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教育公平感,促进学生发展,本研究提出: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公平的教育环境;教师可以在教育过程中,适当关注学生的公平诉求;学生也应当自觉克服不良偏好,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公平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