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洛夫林10为材料,与叶锈菌(Puccinia recondita f.sp. tritici)生理小种165和260分别组成亲和组合和不亲和组合,以荧光探针DCFHDA标记H2O2的变化并借助荧光显微镜,原位地直观显现了叶锈菌侵染过程中小麦叶片中H2O2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未接种的小麦叶片中荧光微弱,且伴随观察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明显。亲和组合在接种后4h,叶片中开始出现零星荧光团;到接种后12h荧光量达到最大,约为对照的8倍,随后逐渐消减;到接种后48h,荧光量消减到未接种时的水平。不亲和组合在接种后4h,叶片中能够观察到较多荧光团;在接种后12h,荧光量出现第一个峰值,是对照的10倍之多;接种后16h,荧光量消减到未接种时的水平,随后迅速升高;到接种后20h,荧光量又出现了第二个峰值,约比第一个峰提高一倍,而后逐渐降低。这些结果表明,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不仅有H2O2的产生,而且显示出亲和组合与不亲和组合之间H2O2爆发的不同特点:亲和组合中H2O2爆发表现为单峰曲线,不亲和组合中表现为双峰曲线,第二个峰比第一个高一倍,且不亲和组合中H2O2爆发的强度远远大于亲和组合。另外,我们利用药物学试验,采用活体注射法给小麦叶片分别预注射抗氧化药物AsA、DTT;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Imidazole;Ca2+螯合剂EGZA、Ca2+通道阻断剂LaCl3后接种叶锈菌小种260,以及只注射Ca2+载体A23187而不接种叶锈菌,以叶片注水后接种作为对照,观察上述药物对不亲和组合中寄主叶片H2O2产生和HR的影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预注射抗氧化药物AsA、DTT后,寄主叶片H2O2爆发强度降低,表现在两个H2O2峰都受到抑制,其中第二今峰受到的抑制更明显,约比对照降低了50%;寄主细胞发生HR的面积减小,接种48h后减小幅度增大,与对照相比降低了20%之多。此结果表明,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产生的H2O2可能与HR的表达有关。2.预注射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和咪唑后,寄主叶片中H2O2产生量极大地降低,第一个峰和第二个峰分别比对照降低了约60%和80%;寄主细胞发生HR的面积明显减小。此结果表明,质膜NADPH氧化酶在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产生H2O2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预注射Ca2+螯合剂EGTA、Ca2+通道阻断剂LaCl3后再接种叶锈菌,叶片中H2O2的产生和HR面积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结果类似于注射抗氧化药物的结果。和对照相比,寄主叶片中H2O2的产生量降低,第二个H2O2峰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EGTA处理约比对照降低了64%;寄主细胞发生HR的面积明显减小,在接种后48h,EGTA处理约比对照减小了40%,并且发现螯合剂EGTA的效果较阻断剂LaCl3明显。只注射Ca2+载体A23187而不接种叶锈菌,24h后寄主细胞也发生HR,但比接种处理中HR面积小很多,注射48h后HR面积约为接种处理的50%;注射Ca2+载体A23187后叶片H2O2爆发的时间进程与接种处理类似,但强度要弱的多,第二个峰约为接种对照的25%。此结果表明,胞内Ca2+在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信号传导途径中对H2O2的产生有一定调节作用。综上所述,小麦受叶锈菌侵染引起H2O2爆发,爆发时间和强度在亲和组合与不亲和组合间存在明显差异,表明H2O2与小麦抗叶锈性表达有关;药物学实验进一步表明,NADPH氧化酶参与了小麦-叶锈菌互作过程中H2O2的产生,胞外Ca2+内流对此过程中H2O2的产生有一定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