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通常被认为是个人行为,然而集体分工协作早已有之。在我国,古代有佛经译场,清朝有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现代有中央编译局,翻译组织的分工协作完成了许多个人无法完成的大型翻译工程。在我国,佛经翻译史长达一千多年。译场的职司与翻译过程的各个要素紧密相连,其研究可以为现代翻译组织的建立和大型翻译工程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玄奘被公认是我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在佛经翻译史上,玄奘译经时期是译场发展较完善的一个阶段。佛教界、哲学界、历史学界和地理学界的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对玄奘译场进行了研究,在翻译学界,对玄奘译场的介绍比较少,而这些介绍又存在诸多疑问。本文试图指出和回答这些疑问,并以《大正新修大藏经》中奘译经文和竺徹定文中有关译场的记载为基础,参照佛教界、哲学界和历史学界的研究成果,研究玄奘译场的职司,以期为翻译组织中集体分工协作的发展做出贡献。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考证和归纳。论文包括六个部分。引言介绍课题的背景和论文的组织,引导读者对玄奘译场有个大致的了解。第一章是对译场研究的简要历史回顾。首先分别介绍了八位学者对唐朝或玄奘译场的研究,然后对他们研究中的引述做了总结。他们的引述内容相似出处不同,或内容不同出处相似,比如:马祖毅、杨廷福、陈福康和任继愈的引述内容相似,但出处不同;汤用彤、任继愈和马祖毅都讨论了唐朝的译场,但内容不同;陈福康和杨廷福都说明他们的引述是关于玄奘译场,但内容和出处都不相同。因此,在集中讨论玄奘译场之前,有必要对这些引述的出处和内容进行考证。第二章主要集中在对几位学者的引述进行考证。为了回答以上三点疑问和避免不必要的混淆,马祖毅和陈福康的引述被作为研究对象,以赞宁、道宣和天息灾的记载为基础,参照任继愈、曹仕邦、杨廷福、汤用彤、王文颜和苏晋仁几位学者的记述,提出了四个问题,1、马书内容与赞宁记载不同。2、陈书也不同于道宣的记载。3、马书和陈书内容相似,但出处不同。4、马书和陈书的引述到底来自哪里?因此,考证分为四点:马书与赞宁的记载;陈书与道宣的记载;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