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阅读材料使用情况的调查及教学对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un7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课程改革于2007年在陕西省推广开来,此次改革中,陕西省使用的数学教材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有着显著变化,变化之一是对“阅读材料”进行了修改,阅读材料的数量有所增加,分类也更加细化.那么,阅读材料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如何?阅读材料使用情况究竟如何?师生对阅读材料有着怎样的期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一中、长安二中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高中数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使用现状,并重点调查了高二数学“阅读材料”的使用现状.访谈了25名师生,问卷调查了15位教师和109位学生,收集原始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el应用程序进行数据统计和柱状图呈现.本文从师生对“阅读材料”的使用态度、使用时间、喜爱程度到师生对“阅读材料”的内容期望、形式期望、呈现方式期望等,进行了具体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待阅读材料的使用态度方面,师生均比较积极,基本上能做到阅读大部分阅读材料.教师使用阅读材料时,经常从教学实际情况和正文知识的学习出发综合考虑,学生学习阅读材料则是从兴趣出发,很少考虑它与考试的相关程度.学习阅读材料时,多数教师是仔细阅读,学生则仅限于浏览.对于阅读材料的使用时间,教师多在备课时使用,学生一般在“完成作业后没事做时”、“拿到新书时”和“学习太紧张调节气氛时”学习,把学习阅读材料作为放松的机会.对阅读材料的喜爱程度方面,教师考虑最多的是它与考试的相关程度,学生喜爱它的主要原因是其趣味性较强.师生普遍认为阅读材料的主要作用是扩充知识面,其次是有助于数学兴趣的培养、有助于正文的理解等.阅读材料具有拓展性、趣味性等特点.对阅读材料的期望方面,在内容上,师生均喜欢介绍“数学知识应用”和“数学史”的阅读材料;在呈现形式上,师生认为它的表达应该更加通俗化;在编写方式上,“与正文一起编入教材”是师生普遍接受的一种方式;在数量上,教师认为适中,学生希望数量能够有所增加.本文主要从教师、学生、教材和教育评价方法几方面分析了影响阅读材料使用的因素,总结如下:(1)教师思想上对阅读材料不重视,知识结构不完善且教改意识淡薄;(2)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较差;(3)教材和教师用书等对阅读材料的指导说明很少,教师不知如何着手;(4)我国现行的教育评价方法主要以应试为主,是导致阅读材料不受重视的根本原因.最后,本文对阅读材料的编排和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并给出了几种教学对策,如利用阅读材料创设教学情境,利用阅读材料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利用阅读材料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等.
其他文献
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平台。互联网企业因为自身利益的不正当竞争造成了对网络用户的权益侵犯,但是网络用户的权益维护却十分艰难。本文从"360和QQ"
<正>苍岩山位于河北省石家庄井陉县境内,自古就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奇峰唯苍岩"的盛名,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福庆寺作为苍岩山核心景区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
"驻校模式"是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模式,该模式的培养流程主要包括管理组织的构建、学生的录取和教师的筛选、基础能力培养、入职指导和教师领导力的形成。该模式
相信很多人都怀揣着环游世界的梦想,因为走进异国他乡的生活,踏上热情洋溢的土地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还能收获一段美好的回忆。可有时囊中羞涩,美梦难圆。昂贵的开销令我们的脚
<正>今年,对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主任王真来说,是特别繁忙的一年,单是6月,就连续参加了"美国急诊医学年会"和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急诊医学大会"这两个国际急诊医学界最高
目的:分析抑肽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使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32例采用抑肽酶
2014年新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引发了一场以认缴出资代替实缴出资,取消最低公司注册资本限额的改革,其所确立的公司注册资本制度为认缴制度,究其实质就是对于公司资
列夫·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艺术高妙绝伦,其“心灵辩证法”独树特色,对小说艺术的革新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针对电柜专用除湿器中凝露危害设备安全运行的问题,通过半导体制冷技术将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并通过排水孔排出,利用低温除湿技术的优点,克服传统除湿器凝露对电柜运行所带来的危害
“秩序”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 ,“秩序论”是研究包含“规律”在内的种种有序性的理论模式。哲人历来十分关注作用关系和作用过程的有序性。“目的论”、“因果论”和“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