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析了我国国情和教育现状,认为生涯指导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于是提出了两个研究假设:一个是生涯指导的为来发展将充分重视家庭因素的作用;承袭上一个问题进而提出,家庭因素和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及职业价值观有着怎样的关系。
笔者运用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了各国生涯指导(职业指导)的发展历程,发现生涯指导的发展总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一致。通过分析各国的生涯指导进程,笔者的出了三个重要结论:生涯指导循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而呈阶段性地发展;生涯指导的发展目前经历了三个阶段,我国由于发展不平衡,尚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分析发达国家第三阶段的生涯指导特点,我国生涯指导的未来发展将朝向终身化、网络化,并且家庭因素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了证明家庭因素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笔者以北京、昆明两地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为主,质的研究为辅的手段,具体考察家庭因素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笔者将家庭因素定义为家庭文化观念因素、家庭户口、家长受教育年限、家庭结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家长干预程度(自定义概念并自编量表,后简称家长干预程度)、家庭教养方式等变量;将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和职业价值观的发展作为因变量,发放问卷500余套,2000多份,运用统计分析或个案研究分析了上述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1)传统家庭文化观念中的“官本位”、“男权主义”和“承业”观念对大学生择业倾向有着重要的影响,且一些社会资本因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家长受教育年限与家长干预程度显著正相关,城乡家长受教育年限差异极其显著,同时城乡家长干预程度差异显著,因此可以认为家长受教育年限是家长干预程度的重要因为之一。
(3)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城市间差异不显著。相应的,家长干预程度却没有显著性别差异,城市间却表现出显著差异。
(4)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与家长干预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线形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388。
(5)经过比较家长干预程度和择业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分组间的家庭教养方式,发现父母温暖理解等因子表现出积极意义,而父亲过渡干涉、父亲严厉惩罚则表现出消极意义。
(6)自我实现型职业价值观是我国大学生的主流职业价值观,同时有七分之一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不够成熟。
(7)通过比较不同类型职业价值观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家长干预程度和家长受教育年限后发现,家长受教育年限和家长干预程度与职业价值观的成熟度高度相关,而具有成熟职业价值观(无论何种类型)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均高于不成熟型的大学生。
(8)经过个案研究,笔者认为家庭结构不是影响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和职业价值观发展的根本因为,而是由于家庭结构的变迁,导致了家长干预程度和家庭教养方式的改变,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9)更多的个案研究表明,除了上述家庭因素外,个人经历的重大事件、重要家庭成员及亲友(也许非核心家庭成员)也会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建议和对策部分,笔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建议。第一,笔者倡议将“职业素质教育”纳入整个素质教育体系,替代原有的“劳育”,使得学校生涯教育能够具有连贯性、系统性,并对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二,笔者建议尽快编写《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家长指导手册》,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结合我国国情和教育现状,笔者也提出了编写该指导手册应注意的要点及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