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系统规范化管理的模式,探讨该模式对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的有效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内分科住院的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8)与管理组(n=69),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在院时常规对患者的进行饮食,运动指导,培训血糖仪、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及胰岛素的注射部位,使患者血糖监测值及胰岛素注射更准确,向患者普及低血糖的症状和紧急处理措施,交代患者出院后定期来院复查相关指标,出院后由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管理。管理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系统规范化管理。由内分泌科医师为每位糖尿病患者建立疾病管理档案,出院前建立医患微信群,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根据患者疾病档案及自我血糖监测情况和患者每日饮食、运动,情绪等信息对每位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并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的变化及FPG、HbA1c、血脂、血压达标率。按管理组基线HbA1c进行分层,分为三组,分别为<6.5%、6.5%8.5%、>8.5%,比较三组间的管理后效果。结果:两组基线代谢指标比较:年龄、病程、FBG、2hPG、HbA1c、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分别为[(59.37±11.13)vs(59.76±11.88)岁、(10.41±8.36)vs(10.53±6.59)年、(9.44±3.49)vs(8.70±3.35)mmol/L、(12.97±4.37)vs(12.38±4.44)mmol/L、(8.20±1.93)vs(8.24±1.78)%、(26.28±3.72)vs(26.07±3.31)kg/㎡、(0.35±0.36)vs(0.32±0.18)mmol/L、(5.03±1.16)vs(4.78±0.99)mmol/L、(2.98±0.95)vs(2.86±0.81)mmol/L,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随访6个月后,管理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FBG、2hPG、HbA1c、TG分别为[(8.10±2.54)vs(9.72±3.84)mmol/L、(10.04±3.08)vs(12.72±4.74)mmol/L、(7.50±1.42)vs(8.24±1.69)%、(0.30±0.06)vs(0.37±0.31)mmol/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以4.4mmol/l1c、TG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57%)vs(23.53%)、(44.92%)vs(23.53%)、(53.62%)vs(41.17%),p<0.05]。根据管理组基线HbA1c进行分层,三组分别为HbA1c<6.5%、6.5%8.5%、>8.5%,管理前后分别为[(5.99±0.36)vs(6.08±0.57)%,p>0.05、(7.54±0.65)vs(7.30±0.99)%,p>0.05、(10.15±1.68)vs(8.52±1.46)%,p<0.05]。结论:1、系统规范化的管理可以改善血糖达标率,降低血脂的相关指标,长期实行会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2、探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要重点关注的人群,早期进行有效干预,可以延缓血糖的进展。3、HbA1c及FPG、TG的达标率有所增加,但是比率不高,可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