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说的告别与精神的回归——施雨文学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于福建的施雨有着江南女性特有的温婉、柔润和灵秀,但在当代海外华人文学的风云榜中更是一位铁娘子。在文化边界的行走形成了她创作中丰富多彩的边界对垒和爱与乡愁,施雨的诗、散文与小说,都是能够引起情感共鸣的文学作品,因为施雨在其中灌注的爱的主题能让读者产生共通的情感体验。这种得到读者广泛认同的爱,同时也是独特的,是施雨个人经历、眼光和情感的外显,是一种既不同于中国国内作家也不同于海外其他华人作家的心灵世界。   此篇论文即以施雨文学作品为研究内容,以她的诗歌为切入点,细致分析其诗歌创作中所体现的言说的告别和精神的回归之主导思想,在此基础上以进一步探讨挖掘施雨文学的宝库。全文分为六个部分,主要部分为第四、五部分的诗歌研究、散文与小说研究两个部分。诗歌研究通过都市、乡愁和情爱这三个专题来追踪施雨诗的内涵、外延和灵魂。散文与小说的研究则从游走、离散和融合这三种情感生活来浏览施雨散文和小说中爱的穿越。
其他文献
传统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璀璨篇章,但进入现当代社会,在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先前国人引以为荣的许多传统却开始面临着时代变革的严峻挑战。长子作为儒家文化的正宗承
在朦胧诗后二十年的历史时段里,以1986年现代诗歌大展为契机,诗歌开始走入喧嚣的时代。从第三代诗歌、海子诗歌到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再到民间写作以及网络诗歌等等,第三代诗后每
戴望舒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也是一位在诗歌创作中非常有特色的诗人。从其创作的部分诗歌来看,诗人的创作明显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影响,表现出民族性特征。 
悲剧,被誉为最高的诗,是诗中之诗。且悲剧是人类苦难的现身方式,是与人的生存形而上学紧密相连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但长期以来随着艺术在世俗美学[1]视域中的沦陷,悲剧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