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诗歌相关论文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诗歌的“后朦胧诗”阶段,被称为“先锋诗歌”的创作,在风格上也有了分化,关于诗歌的争论时有发生。值......
林莽的诗歌创作始于“白洋淀”时期,从起步期开始,他的创作便体现出“诗画相通”的艺术特色,包括在日后成熟期的创作中,与美术构思......
新世纪以来,有不少诗人意识到在进行创造性语言表达的同时,自己也应该做一个富有人文关怀、有着身份认同的尊严以及强大的审美追求......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批评”与中国文学研究的转型(1980-2010),项目号:14BZW174。 摘 要:先锋文学的形式探索并不等于脱离现......
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兴起带来的社会文化转型改变了各类文学的生存模式,商业文化语境作为掌控的声音开始作用于文学的发生与传播,诗歌与......
本文从“认同危机”这一角度切入,分析90年代先锋诗歌在历史与现实中的种种困境,希望为理解和解释90年代先锋诗歌提供一种思路。 ......
在朦胧诗后二十年的历史时段里,以1986年现代诗歌大展为契机,诗歌开始走入喧嚣的时代。从第三代诗歌、海子诗歌到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
20世纪90年代社会文化语境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先锋诗歌在这种文化语境中不自觉地走向日常化、平民化和口语化,这种变化对以往朦胧诗......
本文从先锋诗歌实践中具体考察在社会文化转型之际先锋作家弃雅从俗的诗歌流变和世俗化的美学追求,并从主客观诸方面探究其转型的......
90年代先锋诗歌以冒险、叛逆的精神,走向当代文化变动的前列,指向当代文化最尖锐、最敏感的区域。先锋诗歌失去统一的时代主题,以......
读者截然不同的阅读反应,折射出1990年代先锋诗歌丰富、复杂的真相:“老问题”与“新困惑”纠结,经典诗人诗作稀少、精神孱弱,时而......
赵思运的诗歌常常以日常化、生活化的细节提示人们看到生存背后的疼痛,在他平淡、怪谲的叙事背后是一个痛苦尖叫的灵魂。他把诗歌......
我记得就是八九十年代的时候,陈东东写过一篇文章,谈到先锋诗歌和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是他比较早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实......
20世纪80年代。在“朦胧诗”兴盛后。出现了“新生代”诗人群。四川、北京、上海成为其重镇。上海出现了“海上诗群”、“撒娇派”......
20世纪80年代初期声名鹊起的朦胧诗已经被认可为新时期文学的标志性产品,当它的光影渐渐淡去之后,中国当代诗坛尤其是当代先锋诗歌......
1986—1995年是当代汉诗相对沉寂的时期,学界也少有专论。关于那个时期“先锋诗歌”的所指范围,应该关注以下几种现存文本:“口语诗”......
“对我们这一代诗人的写作来说,90年代并非从头开始,但似乎比从头开始还要困难。一个主要后果是在我们已经写出和正在写的作品之间产......
在中国当代先锋派诗人中,昌耀是对文化意义的构筑形式极为敏感的诗人,也是对它表现出极强颠覆意图的诗人。这种意图,源自昌耀的古典人......
自朦胧诗的《今天》开辟自办刊物的特殊出版形式始,民刊策略构成了新时期先锋诗歌的基本生存与传播方式。民刊策略和先锋诗人的民......
先锋诗歌在朦胧诗后以一种反叛的姿态崛起。它以独特的诗歌写作方式冲击着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并因其“反懂”性特征造成了读者的......
90年代先锋诗歌在诗歌形式探索上有了一些变化,比如叙事性的凸显和杂体共生性的试验,同时,汉语性和音乐性的追求,也使得90年代先锋......
九十年代先锋诗歌的总体特点是以琐碎的日常生活作为诗性材料,以叙述为主要言说方式.这是诗人诗学立场转变的结果,也是对八十年代......
“盘峰论剑”已尘埃落定,但回顾那段风烟一样远去的历史,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的诗学之争,已被公......
中国新诗八十余年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现代派诗歌或先锋诗歌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正是由于先锋诗歌新奇、险峻艺术风景的......
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降,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经历了一次诗歌观念现代性重构的过程。这与中国当代历史进程以及历史场景的大范......
朦胧诗后的先锋诗歌为寻找诗歌艺术的可能性,常常致力于意象与象征艺术的消解,重视日常性叙述和多元技巧综合的创造性调试,在艺术上有......
评说九十年代先锋诗,很难绕过八十年代朦胧诗,然而面对这样一个“必经”人口,目前的“定位”依然有些飘忽。当参照系处于某种游移时,拟......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当代先锋诗歌领域,“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观念的接纳与阐扬不仅仅是对于以往的“历史”观念的具体......
20世纪的上海先锋诗歌同中国的先锋文学一样,经历了由显至隐、由隐至显的过程。20年代粗具规模:50年代受政治影响陷入沉寂;80年代又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先锋诗歌开始了新一轮的"现代性冲击".第三代诗人从解构传统写作立场出发,提出了反体裁的口号.按当代诗学观......
20世纪90年代以降,"叙事性"出演了一场颇有声势的历史变形记。它的出现和不断增值,对先锋诗歌秩序的建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锋诗派与先锋诗人是诗坛中的最大热点。直至90年代后半期始,这股“先锋”热潮越来越明显地影响到了当代诗歌史......
20世纪90年代的先锋诗歌的"反懂性"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诗歌的传播困境,但仅从文本角度的"反懂性"分析传播困境并不全面。从传播过程的主......
诗歌“拒懂”书写主要体现在书写立场、诗情诗意、诗歌语言等方面。虽然由于诗歌文类的特殊,其书写的“拒懂”有相当程度的正当性,但......
时间:2009年12月9-10日,深夜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杨庆祥:首先我想祝贺你《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这......
在当前学术话语的禁锢下,我们一直面临诸多无法回避的矛盾,譬如面对20世纪80年代诗歌的叙述问题。谈90年代诗歌的叙事性便要以80年......
我国当代先锋诗歌的发展趋势越来越不容乐观:诗艺品位倒退,诗意晦涩难懂,被读者普遍认可并传诵下来的诗作越来越少,写诗沦落为诗人......
在对早期非非形而上学追求主题的继承下,杨黎颠倒了文化语言系统中能指和所指的主从关系,通过对语义的取消或抑制,突出了对能指声......
九十年代先锋诗歌的转变是深刻、复杂的.对应于新的历史语境,它必须同时防范意识形态巨型主题对于个人话语的代替、物质主义中大众......
[摘要]“个人化写作”是一个充满张力的命名,也是新时期先锋诗歌批评中不可忽略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通过对具体历史文化语境中的“......
<正>一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第三代诗歌运动,被欧阳江河称为"一场语言的天花",这场运动执迷于语言形式的探索,专注于从语言内部进行......
经过20世纪80年代语言意识的洗礼,同时也随着社会的急遽转型,90年代以后诗歌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内在的驱动力主要是语言和......
<正> 首先要警告读者,这里谈的绝对不是一本畅销书——虽然这部诗选的名字也许会吸引住人们的目光。这是一本主要收录了近三四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