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灵敏、快速和低成本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在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光学传感器尚不能达到疾病早期诊断的要求,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瓶颈问题。(1)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弱,难以实现高灵敏传感;(2)传感器制备重复性差,难以实现高灵敏的一次性使用;(3)步骤繁琐,难以实现快速检测。因此,如何同时实现一次性、高灵敏和快速的生化传感成为光学传感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上述瓶颈问题,本论文利用光微流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875034、61575039); 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B14039); 四川省科技创新苗子工程(20201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灵敏、快速和低成本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在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光学传感器尚不能达到疾病早期诊断的要求,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瓶颈问题。(1)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弱,难以实现高灵敏传感;(2)传感器制备重复性差,难以实现高灵敏的一次性使用;(3)步骤繁琐,难以实现快速检测。因此,如何同时实现一次性、高灵敏和快速的生化传感成为光学传感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上述瓶颈问题,本论文利用光微流激光高灵敏、高信噪比的特点,采用DNA结构、免疫反应、竞争结合等调控光微流激光的增益或损耗,引起激光输出特性显著变化,进而实现了对生化物质的高性能传感,在基于生物调控的光微流激光传感研究方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光微流激光免疫比浊法,利用免疫比浊反应调控激光损耗,实现了高灵敏的免疫球蛋白G(Ig G)和C反应蛋白(CRP)传感。通过在法珀(FP)腔内引入免疫比浊反应生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对激光产生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利用光学微腔和激光的放大作用,实现了检测下限为0.18 pg/m L、动态范围横跨5个数量级的Ig G传感,具有快速和免洗的优势。相对于腔增强荧光法,该方法的检测下限有数量级的提升。(2)设计并实现了集光学微腔和微流通道于一体的新型薄壁空心光纤(HOF),突破了传统光学微腔难以高重复批量制备的技术瓶颈,并实现了光微流激光的一次性免疫传感。研究发现:由光纤拉丝塔批量制备的低成本、高重复(δ=1.07%)HOF具有Q值高、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强、阈值低等独特优势;基于HOF的一次性光微流激光也具有较高的重复性(δ=3.3%)。利用均相免疫反应调控激光损耗,实现了检测下限为11 n M的一次性、快速和免洗的蛋白质统计分析。(3)构建了宽门限范围的光微流激光逻辑门,成功实现了面向多分析物检测的快速数字化传感。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利用i-基元DNA结构的可逆转变特性调控增益分子距离,进而循环调控激光输出。基于此,确定了Ag+、p H和谷胱甘肽(GSH)的浓度响应范围;并以i-基元DNA为载体,以激光作为输出信号,构建了光微流激光逻辑或门和逻辑禁门,开展了对Ag+、p H和GSH快速响应的数字化传感研究;相对于荧光而言,其门限范围提升了11倍。(4)提出了免洗出的生物分子交联方法,基于竞争结合方法调控增益分子数目,实现了一次性、高灵敏和快速的生物传感。利用HOF的毛细效应和轴向长度优势,将生物试剂依次吸入HOF进行特异性结合,实现了具有单层增益分子的免洗出光微流激光器。利用生物分子竞争结合调控HOF内壁增益分子数目,实现了检测下限为9.5 p M、检测时间为25 min的亲和素传感。与金标准96孔板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综合性能,检测下限提升了2个数量级、检测速度加快了约5倍。该工作突破了难以同时实现一次性、高灵敏和快速生化传感的技术难题。
其他文献
可延展柔性电子通过对无机功能薄膜进行力学结构设计,可在保持无机材料高电子学性能的同时使器件具有宏观的可变形、可延展等特性。可延展柔性电子器件因其兼备高性能和可变形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用于可穿戴无线射频识别、可穿戴柔性传感器,柔性电池等领域。但作为一类新型的电子器件形式,可延展柔性电子器件中的一些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急需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从器件制备的角度,可延展柔性电子器件
在分布式传感器网络中,每个节点通过与临近节点交换多目标后验分布并联合所有临近节点的信息进行融合。但分布式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因功能、配置时钟、探测范围等特性的差异,导致节点间往往无法在相同视域内的同一时间点探测到相同的目标信息,造成基于广义协方差交叉(GCI)和加权算术平均(WAA)准则的分布式融合算法失效。能否保证待融合信息所表征的目标信息一致,是保证时间异步和非同视域条件下的分布式融合算法有效的
资源分配问题是网络系统中一类重要的优化问题,而且已在传感器网络、智能电网和交通系统等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由于分布式算法能够有效克服由设备故障、外部扰动和通信延时引入系统中的不确定性,而且不需要一个中心结点去获得优化问题的完整信息,还能够有效地保护个体的隐私,这些优点使得分布式资源分配算法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图论、非光滑优化理论和拉萨尔不变原理等理论工具分别研究包含通信时间延时的
语音合成(speech synthesis,又名text-to-speech,TTS)是人机交互的重要方法之一,旨在合成清晰且自然的音频。语音合成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比如手机和个人电脑的语音助手、同声传译的语音输出环节、车载导航播报、新闻朗读等等。通过语音合成,可以解放用户的眼睛,使人能在“眼观”的同时还可以“耳听”,增加信息接收的带宽。最近,随着神经网络的快速发展,端到端的语音合成模型逐渐进入人
在这个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神经网络作为现代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已经被广泛地研究,并成功应用于各种科学和工程领域,包括信息领域、医疗领域、控制领域、交通领域等。值得注意的是,神经网络的这些实际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动态性能。然而,由于神经元之间信号传输速度的局限性和一些外部干扰因素,时滞在神经网络的实现及应用中是普遍存在的,极有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动态行为,如振荡、低性能、甚至不稳
基于电磁波与金属-介质复合微结构相互作用的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是一种传感性能优越、体积小、易集成的传感器件,它常表现出对环境湿度或溶液折射率、生物分子类别和浓度、入射电磁波倾斜角度的灵敏响应,在化学、生物、海洋产业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市场。然而,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距离实际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制备成本高、简单结构的传感器的传感性能较低。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首先研究低成本高输出的
随着科技的日益快速发展,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的源头,其作用和地位愈加重要。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QCM)作为一类十分重要的质量传感器,目前,在很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以QCM传感器质量灵敏度的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研究QCM的传感机理,并结合有限元仿真技术,揭示了决定QCM传感器质量灵敏度的关键因素,提出了通过优化电极结构设计来提高QCM传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移动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其应用场景也从室内环境拓展到了各种复杂环境,如野外、水下、空中甚至外太空等。目前,对于复杂环境的机器人系统仍存在许多尚待研究的课题。本文针对环境全局信息已知、地面崎岖不平的复杂环境条件下的轮式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本文建立了崎岖地面的环境模型,针对曲面路径规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改进问题,提出了多尺度技术。针对
机器学习是大数据处理的常用工具之一。然而,依靠单个计算节点的计算能力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不能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将模型训练到满意的精度。通常采用多个计算节点来实现数据并行训练。每个计算节点迭代式地处理部分数据集,每次迭代都要通过网络与其他计算节点同步模型的信息,保证训练的正确性。由于模型规模通常在数百兆至数千兆字节之间,每个计算节点每次迭代都要交互等同于模型大小的数据量,例如模型的参数或者梯度,使
近几年来,忆阻器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元件在非易失存储和神经仿生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忆阻器是具有电容结构,能够被多次写入和非破坏性读取的二端器件,它是下一代存储器的有力竞争者。除了作为存储器件,忆阻器作为一种具有可调整状态的二端器件,与生物突触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基于忆阻器的大规模神经网络有望实现类脑计算系统,在生物神经仿生领域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神经网络已经具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近年来由于深度神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