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三部分。文献研究系统回顾了历代有关肥胖病因病机、中医药及针灸治疗方面的内容,总结了历代中医药及针灸治疗肥胖病的学术特点;收集了国内外治疗肥胖病的最新临床和实验研究资料,并对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理论概括。临床研究方面,依据中医学基本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按辨证论治的原则,采用体针与耳针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根据临床实际,将患者分为胃肠实热、肝郁气滞、脾虚湿阻、脾肾两虚、阴虚内热(肝肾阴虚)5型进行辨证施针。通过对89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治愈18例,占20.22 %;显效37 例, 占41.57%;有效27例,占30.34%;无效7例,占7.87%;总有效率92.13%;在肥胖指标方面,治疗前后体重、皮脂厚度明显降低,三围明显减小,BMI明显下降,腰髋比(WHR)明显降低,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针灸对血脂血糖的影响显示:治疗后TG、TC、FBS下降,前后比p均<0.01,HDL-C治疗后升高,前后比p<0.05,说明针灸对脂质和糖代谢具有良性调整作用;单纯性肥胖患者具有高Leptin、高Ins血症的特征,与正常人比p分别<0.001、0.01,有显著性差异,针灸治疗后患者血清Leptin和Ins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提示针灸具有改善高Leptin、Ins血症及其Leptin、Ins抵抗;肥胖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针灸治疗后肥胖患者植物神经平衡指数Y值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针灸对肥胖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具有良好调节作用。实验研究方面,用改进的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6周,观察体重及肥胖指标,并与普食组及前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致肥率达58.9%,高于以前文献报道。提示,含12%猪油、总油脂量为18%的高脂饲料致肥效果较好,配方组成较为合理。实验观察了针刺对各实验组大鼠饮水量及摄食量、肥胖指标、脂肪细胞形态、大鼠神经肽Y(NPY)、瘦素(Leptin)、胰岛素(Ins)<WP=6>及神经肽Y基因表达(NPYmRNA)的影响。结果:针灸能明显减少肥胖大鼠的摄水、摄食量及降低体重、体脂;促使白色脂肪细胞直径、面积、体积缩小,减少肥胖大鼠棕色脂肪组织血管周围白色脂肪细胞数量,促进白色脂肪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的转化;显著降低肥胖大鼠下丘脑及血清NPY水平;明显降低肥胖大鼠血清Leptin和Ins水平,却显著升高肥胖大鼠下丘脑Leptin和Ins水平,有效改善肥胖大鼠的痩素抵抗(LR)和胰岛素抵抗(IR);在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方面,模型组大鼠下丘脑NPYmRNA表达明显升高,针刺治疗后,针刺组大鼠下丘脑NPYmRNA表达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NPYmRNA基因表达的良性调节作用可能是针灸减肥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同时,本课题还观察了肥胖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及下丘脑弓状核(ARC)神经细胞自发放电的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ARC放电频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经针刺治疗后,肥胖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放电频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肥胖大鼠大脑皮质5-羟色胺(5-HT)含量明显降低,孤束核5-羟色胺含量明显升高,针刺治疗取得良好减肥疗效的同时,肥胖大鼠大脑皮质5-HT显著升高,而孤束核5-HT显著下降。提示,针灸对下丘脑弓状核及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良性调整作用是针灸减肥的重要中枢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