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作为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其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而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产品生产中。PFASs环境持久性较强,并能通过食物链产生生物放大效应,具有生物蓄积性和生物毒性。关于冻融作用以及融雪剂对于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研究较少,且在全球环境剧烈变化的今天,开展冻融作用及融雪剂对土壤中PFASs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对评价PFASs生态风险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1)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模式植物,探究冻融作用对PFASs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用R软件进行冻融实验条件分析发现,冻融最大影响因素为冻结温度-10℃,冻融频次9次,冻融含水率为最大田间持水率的120%。以最大影响因素作为标准冻融条件,在此基础上分别探究冻结温度、冻融频次和冻融含水率对于PFASs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冻结温度的变化能够对PFASs在小麦中的环境行为产生影响,且相比于对照组,在-10℃条件下冻结时,能够促进PFASs在小麦根、茎叶以及植株中的富集(P<0.05),PFASs在小麦根富集因子(root concentration factor,RCF)、茎叶富集因子(shoot concentration factor,SCF)和植株富集因子(bioconcentration factor,BCF)达到最大值。随着冻融频次的增加,PFASs在小麦植株中的富集变化呈现低促高抑的趋势,且在冻融频次为9次时,小麦植株对PFASs富集能力最强,且相比于对照组,均能显著促进PFASs在小麦中的富集(P<0.05)。土壤发生冻融作用时,随着冻融时含水率的增加,能够促进PFASs在小麦根、茎叶以及整株植株中的富集(P<0.05),且在冻融含水率为最大田间持水率的120%时,小麦体内PFASs富集因子(RCF、SCF、BCF)均达到最大值。(2)以PFASs染毒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最大影响因素作为标准冻融条件,在此基础上分别探究冻结温度、冻融频次和冻融含水率对于PFASs在土壤系统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冻结温度的变化能够影响PFASs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相比于对照组,冻结温度为-10℃时,除全氟辛烷磺酸(PFOS)外,其余PFASs解吸量显著增加(P<0.05),生物可利用性增加。当冻融频次为9次时,PFASs解吸量呈现增加趋势。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冻融含水率的增加,土壤中PFASs的解吸量呈现上升趋势。(3)探究融雪剂干扰对PFASs在小麦体内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融雪剂浓度增加,PFASs在小麦根、茎叶中的生物可利用性显著增加(P<0.05)。融雪剂能够促进土壤中PFASs在小麦植株内的吸收,且随着融雪剂浓度的升高,小麦植株对PFASs富集能力增强,说明融雪剂干扰能够增加土壤中PFASs的生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