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既往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获得性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其主要发病机制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及巨核细胞血小板生成不足。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在妊娠妇女中的发病率约为1/10000-1/1000,包括妊娠前有ITP病史和妊娠期新诊断的患者,其治疗方法与其他成人ITP相近,但当一线治疗(糖皮质激素、IVIG)无效时,治疗方法的选择较局限,其最佳治疗往往需要产科、血液科、新生儿科医师共同合作完成。TPO是调节血小板生成的主要细胞因子,通过与巨核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c-Mpl)结合而产生生物学效应,即调节巨核细胞成熟而促进血小板生成。研究证实,ITP患者血清TPO水平与正常人相近或轻度升高,存在TPO的相对不足,国内一系列研究已证实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慢性ITP有明确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但目前尚无其用于妊娠期ITP的相关报道。目的:评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妊娠合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包括来自8个中心的24例妊娠合并ITP患者,均对激素和/或IVIG治疗无效,所有入组患者给予rhTPO治疗,初始剂量300 U/kg,皮下注射(SC),每日一次,连续应用14天。若期间血小板升至50×109/L以上,则减量至隔日1次;若不足14天,血小板计数≥100×109/L,则停药观察,当血小板再次低于100×109/L时恢复给药;若连续用药14天,血小板计数仍<30×109/L,则终止rhTPO治疗,退出此次临床试验。14天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对部分有效患者给予rhTPO维持治疗,初始给药剂量为300 U/kg,SC,隔日1次,根据治疗反应,决定患者调整维持治疗剂量或退出试验。研究者根据患者血小板计数进行个体化治疗,使患者血小板计数达到基本目标值30-100×109/L,若连续2次血小板计数<30×109/L,则退出研究。治疗期间观察记录患者血小板计数、不良反应,分娩后对新生儿一般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4例入组患者治疗前中位血小板计数9.5×109/L(1-28×109/L),其中23例完成初始阶段(14天)治疗,可评估疗效,完全反应(CR)10例,有效(R)7例,无效(NR)6例,总有效率(CR+R)为73.9%,CR率为43.5%,中位起效时间为6(3-14)天。妊娠前是否有ITP病史与rhTPO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有效患者中6例进行了维持治疗,1例在维持治疗过程中血小板下降至21×109/L,经调整治疗方案后病情缓解,血小板计数可保持在有效范围内;其他5例患者均维持缓解状态,血小板计数在50×109/L以上直至分娩。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常规产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最终24例患者中,20例顺利生产,3例引产,1例失访。20例新生儿中,生长发育未见异常,1例新生儿出生后血小板计数为20×109/L,但无出血征象,给予IVIG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1例新生儿生后1月内大便不畅、腹胀,无证据证明新生儿腹胀与用药相关。结论:对于激素和/或IVIG无效的妊娠合并ITP患者,rhTPO是理想的替代治疗方法,有效率高,起效迅速,可明显改善患者出血症状,并可通过剂量调整维持治疗,疗效较好,对母亲及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是妊娠期ITP患者升高血小板、减少出血风险以维持妊娠的可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