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oulele三维区位于Termit盆地Fana低凸起之上,处于Dinga坳陷及Moul坳陷两个生烃灶之间,其油源条件较为优越,有望继Dinga断阶和Agraga地堑之后成为第三个油气富集带。为了厘清研究区古近系砂体成因类型及分布位置,本文通过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立了 Termit盆地Koulele地区古近系的层序地层格架,识别出一个二级层序、七个三级层序,并在区域上进行了层序的对比。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砂砾岩分布和地震反射特征等资料综合分析,对工区物源进行研究:古近纪时期,存在两个物源区为研究区提供碎屑物质,分别为北部物源和东部物源。在参考区域勘探资料基础上,将研究区内测井、录井资料与邻区取芯井进行对比和推论,充分利用区内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震相分析,详细总结了 Koulele地区发育的沉积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及其标志。在单井沉积相划分和连井剖面沉积相对比的基础上,采用多属性神经网络岩性反演以及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分析砂体在区域上的变化规律以及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分带性;最终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分析沉积相时空展布,并建立了本区的沉积模式。结果显示,层序一时期,物源来自北部,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北部水下辫状河道较发育,工区南部主要是席状砂和远砂坝沉积。层序二时期,研究区研究工区处于滨浅湖沉积环境,分布有大范围的滩砂,单层砂厚较薄,所夹泥岩较多,只在南北两端出现小范围的坝砂。中部主要是浅湖相的泥岩沉积。层序三时期,物源方向存在两个,北部和东部,形成两个辫状河三角洲,以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为主;工区南部主要是席状砂沉积。层序四时期,北部物源供应减弱,主要是东部物源的沉积物质搬运至工区,工区的东部形成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层序五时期,研究区研究工区处于滨浅湖沉积环境,坝砂沉积在中部,两侧为大范围的滩砂沉积,北部地区主要为湖泊相的泥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