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参苓白术散加味复方对骨癌痛小鼠VEGF、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苓白术散加味复方在治疗骨癌痛方面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58只,随机抽取9只为正常组,其余49只建立肺癌骨转移癌痛模型,造模过程中有4只死亡,不计入分组,其余45只模型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参苓白术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雷帕霉素组,总共5组,每组9只;正常组、模型组正常饲养;参苓白术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于造模后第6周每只小鼠每天0.4ml灌胃,连续7天;雷帕霉素组造模后第6周按4mg/kg剂量腹腔给药,每天一次,连续7天。通过小鼠行为学变化、HE染色、疼痛行为学检测评估造模情况及评价参苓白术散加味复方对骨癌痛小鼠的治疗效果;Tunel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细胞调亡;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胫骨组织VEGF、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1.根据造模后第1周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造模后第2周正常组与模型组HE染色对比及正常组、造模后小鼠疼痛行为学对比,提示模型建立成功。2.各组小鼠给药后疼痛行为学显示,参苓白术散加味中、低剂量组及雷帕霉素组小鼠疼痛阈值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低剂量组与雷帕霉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小鼠给药后HE染色显示,参苓白术散加味不同剂量组胫骨骨髓腔内肿瘤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有所减少,其中中剂量组小鼠胫骨骨髓腔内骨髓细胞大致均匀,可见较少量肿瘤细胞,骨结构轻度改变。雷帕霉素组小鼠骨髓腔内可见肿瘤细胞数量减少,但同时伴有较明显的出血。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高、中、低剂量组、雷帕霉素组VEGF、mTOR蛋白阳性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帕霉素组相比,中剂量组VEGF、mTOR蛋白阳性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参苓白术散加味高、中剂量组及雷帕霉素组肿瘤细胞凋亡数值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雷帕霉素组与中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参苓白术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雷帕霉素组VEGF、mTOR蛋白表达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成功建立肺癌骨转移癌痛小鼠模型。2.参苓白术散加味复方可以缓解骨癌痛小鼠的疼痛,并且促进肿瘤细胞的调亡。3.参苓白术散加味复方可以下调模型小鼠胫骨组织VEGF、mTOR蛋白的表达。4.参苓白术散加味复方可能通过抑制VEGF、mTOR的表达,从而影响肿瘤血管生成,阻断骨癌痛信号的传导,起到对骨癌痛小鼠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