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社会动员力是动员主体基于某一特定目标、激发社会成员行动参与的能力。社会动员力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的政治能力,与中国革命、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关联。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建设过程,既是中国共产党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表征,亦是促使中国从传统向现代国家迈进的一个重要观察维度。纵观中国近世百年,中国共产党恰当运用社会动员力,获取政党认同、扩大群众参与、集合社会力量,克服了物质匮乏之不足、克服了制度不完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动员力是动员主体基于某一特定目标、激发社会成员行动参与的能力。社会动员力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的政治能力,与中国革命、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关联。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建设过程,既是中国共产党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表征,亦是促使中国从传统向现代国家迈进的一个重要观察维度。纵观中国近世百年,中国共产党恰当运用社会动员力,获取政党认同、扩大群众参与、集合社会力量,克服了物质匮乏之不足、克服了制度不完善之障碍,使中国从孙中山先生忧虑的“一盘散沙”之中国,跃升为人心凝聚、精诚协作之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力更是引领社会治理、推进发展战略、化解矛盾危机、营造社会合力的核心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条件。论文正文共由六章构成,分别从理论基础、历史考察、形成机理、比较研究、时代境遇、当代路径这六个方面展开。研究路径是试图透过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力的历史考察、透过与其他政党的异同比较,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的发展脉络与独特的形成机理。基于历史与现实、差异与比较的基础研究,回应实践困境,进而探索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建设的当代路径。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究竟是一种什么“力”?第一章探究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的内涵和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指中国共产党通过意识形态的号召力、社会资源的控制力、务实为民的公信力及公共目标的执行力等,组织社会人员与物资、动员社会力量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而积极行动的能力,它通过中国共产党开展社会动员的程度、动员对象的规模、集合和组织人力与物力的速度表现出来,它具有导向性、内在性、嬗变性、适度性、集成性以及系统性等突出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思想为党的社会动员力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渊源。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究竟从何而来?这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主要在第二、三章。第二章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动员人民开展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事实为主线,力图透过纷繁的历史表象,深挖党的社会动员力生成的肌理脉络,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建设的历史变迁,认知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在每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共性与特性,探索党的社会动员力形成的经验与规律。第三章主要基于历史考察的基础,对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独特的生成基础、形成机理、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学理性的挖掘,认为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的发生建立在合法性、合伦理性和合情感性基础之上,党的社会动员力的生成受到动员主体、动员客体、制度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权力性生成与非权力性生成两种方式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促成了党的社会动员力的生成。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应向着何处而去?这是本研究的归宿,是文中第四、五、六章重点研究的内容。第四章对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力与其他政党社会动员力展开了比较研究。比较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社会动员力建设上的异同,借鉴前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西方发达国家美国政党社会动员力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索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的独特机理与建设启示。第五章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建设的必要与可行、转变与发展、矛盾与困境、边界与外延展开分析,重点探讨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建设的时代境遇,凸显了本研究的现实关照。第六章是文章的落笔点,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建设的时代困境,探索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建设的有效路径。首先,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建设提供根本保障;其次,强化党的价值引导,为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建设提供价值引领;第三,健全政策制度设计,为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建设奠定制度基础;第四,优化社会舆论氛围,为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建设提供舆论环境;第五,重构公民参与文化,为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建设提供社会支持。总之,本研究尝试将史实梳理与学理探讨结合起来,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动员、群众运动、国家治理的历程,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探索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力发生的内在机理、形成的客观规律、以及建设的有效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一套对此话题域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期待推进学术界对社会动员力的理论研究规范化。
其他文献
科学家的社会公信力对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哲学的实践转向,以及科学社会学关于“科学-社会”互动关系的讨论深入,对科学家社会公信力的研究逐步从科学共同体内部走向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动态考察和外在环境的分析,科学家媒介形象因此而成为影响科学家社会公信力的重要因素。从理论上说,科学家的社会公信力一直受到科学共同体内外部要素两方面的影响,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同行评议是科学家社会公信力的基本依
20世纪初期西方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使得传统建筑理论已经难以解决现实的矛盾并阻碍了现代技术的表达,现代主义建筑应运而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主义建筑逐渐固化并暴露出其破坏性的一面:现代城市千篇一律,贫乏得可怜。作为对功能主义城市的批判,类型学在20世纪60年代被重新引入建筑学之中.这个潮流以意大利新理性主义学派为代表,尤其是罗西的类型学研究以其深刻的阐释能力获得了广泛的影响。但是罗西的类型学方法
当前心血管疾病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准确诊断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高人们健康水平至关重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向量流映射(Vector Flow Mapping,VFM)和相位对比核磁共振成像(Phase 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C-MRI)技术使心脏内血液流场的无创测量成为可能。在重建的血
风能仍然是国际经济中必不可少的、增长最快的清洁能源;它有助于解决全球化石燃料价格波动和可持续性问题所代表的经济障碍。智能控制集成显著提高了多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WT)的效率。因此,努力进一步优化风力发电系统(WPGS)性能的方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本论文的所有主题在基于风力发电系统WPGS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与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定子功率行为相关的智能转子电流支路控制(RBCC)。此外,本研究提
V2G(vehicle-to-grid)是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的双向互动技术,可将电动汽车当做分布式储能单元来优化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的双向能量交互。然而V2G网络中电动汽车充放电调度具有极大的复杂性,面临来自优化调度问题本身和环境高度动态性方面的挑战。为了对电动汽车充放电调度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系统需要不断收集电动汽车充放电数据,而这些数据会暴露电动汽车用户的隐私信息。隐私保护数据聚合技术可
液力变矩器具有良好的工况自适应性、低速稳定性等独特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车辆和工程机械。作为关键传动设备,其性能的提升对车辆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内某企业自主研发的液力变矩器为研究对象,以CFD为工具,分析了液力变矩器内存在的内泄漏对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儒科夫斯基理论的叶片参数化造型方法,拓宽了该理论的应用范围;建立了液力变矩器设计参数与性能参数的二次多项式关系,这些成果对提
高速铁路列车因其高安全性、高速度、高舒适度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正常情况下,高速铁路列车按照计划运行图规定的时刻运行。但是,在日常运营中,高速铁路难免会受到来自系统内外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列车偏离计划运行图,如不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将有可能造成后续列车大面积晚点,甚至导致部分列车临时停运,给旅客出行和高速铁路运营造成较大损失。本文对区间通过能力一段时间内部分失效下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调整问题
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国企改革进入了以“1+N”政策体系为主的新阶段。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为落实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明确了具体路径。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明确了国资监管以“管资本”为主,国有企业治理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主的
耐火浇注料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石油化工、水泥与玻璃等高温过程工业。铝酸钙水泥因具有优异的耐高温特性、适宜的凝结与硬化速度及较高的早期强度,常用作耐火浇注料结合剂。随着微粉与超微粉的推广及高效外加剂的使用,促使低水泥及超低水泥结合浇注料迅速发展。而微细粉及外加剂可与铝酸钙水泥产生相互作用,不可避免地对浇注料中形成的铝酸钙水泥水化产物结构产生影响。且在浇注料烘烤和高温使用过程中,水化产物的亚稳相转化、
基于IGBT的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是适应多端柔性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发展的关键技术,其规模化半导体组件内IGBT工作过程中的动静态特性是研发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围绕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中IGBT动静态特性及建模方法,开展了如下研究:1、为了大功率IGBT动静态特性分析及建模方法的需要,本文研究了大功率IGBT器件芯片特征参数的提取方法,其中,针对现有大功率IGBT参数手册对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