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创设有选择性与个性化的教育,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个性发展需求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2014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拉开了帷幕,上海、浙江成为首批新高考试点省份,河北省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新高考制度赋予学生前所未有的考试选择权,也使得选课走班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必然要求普通高中学校对现有的课程结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教师配置及评价机制进行相应的创新变革。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如何才能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权,如何才能适应新高考带来的变化,已成为普通高中学校所面临的新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分析新高考制度对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国内外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建设和课程设置的经验,结合对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现状的研究,以期对新高考背景下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多样化的路径选择提出创造性见解。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课程和课程设置的概念、课程设置多样化的含义以及课程设置的原则。课程是指依据教育目标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总量、时限、进程、活动方式以及要达到的学习标准的总体规划。广义的课程包含总体的规划(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材)。狭义的课程只含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即教学计划,是课程总体规划,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多样化是指课程种类、科目的多样化,即课程形态的多样化。课程设置一般有两大类:学科课程和活动类课程。课程设置多样化多指在课程内容中增加实用性课程和职业课程,实现普通高中课程职业化。课程设置应符合政策性、科学性和规律性的原则。第二部分: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多样化提出的背景、理论政策依据及其现实意义。加快构建多样化课程结构体系是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和教育综合改革的客观需要。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依据。新高考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高校招生录取机制,增加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因此,构建多样化的、有弹性的课程结构体系是新高考制度的必然要求。课程设置多样化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新高考制度的顺利实施。第三部分: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河北省普通高中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主要有:适应课程设置多样化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适应课程设置多样化的相关制度不断完善;适应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新课程逐步开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课程应试教育色彩浓厚;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开设不足;选课走班制阻力较大。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教育理念落后,制度建设滞后,管理模式落后,课程建设滞后。第四部分: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多样化的路径选择。通过对美国高中课程设置和国内上海、浙江、山东等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经验的分析总结,得到新高考政策下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方面的一些启示,并探索出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多样化的路径选择:一是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落实素质教育改革;二是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适应新高考改革;三是研究新高考政策,探索新课程建设;四是提高课程建设能力,完善课程结构体系。本文关于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多样化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十九大报告关于教育改革的有关内容以及新高考对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提出的新要求,分析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所面临的新挑战,结合国内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课程设置的经验,以探索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需求的新课程结构体系和相关配套体制机制,保证课程设置多样化的顺利开展和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多样性的个性化需求,把素质教育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今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课程设置提供可操作性强的经验指导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