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粉材料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照明、显示、生物医药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稀土发光材料除在以上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外,在现代高科技领域也得到应用和重视,例如在航运领域,可应用于港口及载运工具照明等,稀土发光材料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光器件的性能。近年来,稀土离子掺杂铝酸盐材料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是由于钼酸盐制备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在光学技术中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例如可作为激光介质材料、闪烁体材料和荧光粉基质材料等,特别是可以与近紫外芯片结合而作为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用高效荧光粉的基质材料。具有类白钨矿结构的碱金属钼酸盐ALn(MoO4)2可被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并实现基质与发光中心之间的有效能量传递;较低的声子能量可使掺杂其中的稀土离子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本论文探讨了高温固相反应制备稀土(Sm3+和Er3+)掺杂ALn(MoO4)荧光粉的光学跃迁及发光动力学性质、浓度猝灭机制、能量传递机理、温度猝灭行为以及温度传感特性。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不同浓度纯相的KLa(MoO4)2:Sm3+荧光粉。对Sm3+的浓度猝灭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Sm3+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机制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这一结论与采用Dexter理论及Van Uitert模型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一致。色度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280 nm激发下,KLa(MoO4)2:Sm3+荧光粉的色坐标是浓度依赖的,其数值从(0.367,0.296)变化为(0.476,0.339);而在404 nm激发下,色坐标几乎不随掺杂浓度而变化,其数值为(0.606,0.393)采用自建的样品温度控制系统对404 nm激发下不同浓度KLa(MoO4)2:Sm3+荧光粉的温度特性进行了研究,观察到Sm3+离子的发射存在温度猝灭现象。荧光动力学过程的分析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能量传递速率及无辐射跃迁速率不随样品温度升高而明显变化。研究发现Arrhennius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温度猝灭过程,可以确定横向穿越过程是导致Sm3+离子4G5/2能级发生温度猝灭的主要机制。以Judd-Ofelt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利用KLa(MoO4)2:Sm3+的激发光谱进行光学跃迁计算的方法,并确定了KLa(MoO4)2:Sm3+的光学跃迁强度参数。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ALn(MoO4)2:Er3+(A=Na,K;Ln=La,Y)荧光粉。在380nm激发下,观察到Er+离子的绿色发射(4S3/和2H11/2到基态4113/2跃迁)总体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在不同基质中呈现出相似的趋势,而对应不同跃迁的绿色发射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则呈现不同趋势,但均存在温度猝灭现象。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温度猝灭现象是无辐射跃迁、能量传递和横向穿越几种过程的共同作用所导致的。通过荧光强度比(FIR)方法研究了ALn(MoO4)2基质中Er3+离子下转换发射的温度传感特性。结果表明Er3+离子4S3/2和2H11/2能级符合热耦合能级的条件,其下转换发射可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用于温度传感。研究了980 nm激发下ALn(MoO4)2:Er3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性质,发现KLa(MoO4)2:Er3+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射最强。NaLa(MoO4)2:Er3+样品中Zr3+离子上转换发光的浓度依赖特性分析表明,对应于2H11/2→4115/2和4S3/2→4115/2跃迁的上转换绿光发射存在浓度猝灭现象,而对应于4F9/2→4115/2跃迁的上转换红光发射强度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则随浓度升高而单调增加。在NaLa(MoO4)2基质中,当Er3+掺杂浓度较低时,上转换以激发态吸收过程为主,而当Er3+掺杂浓度较高时,上转换则以能量传递过程为主。对NaLa(MoO4)2:Er3+洋品上转换发射热效应的研究表明,较大的激发功率密度所产生的热效应会导致上转换发射强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