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足三里、梁门(穴位)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的胃黏膜损伤情况、胃组织HE染色形态学情况以及胃组织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信号蛋白MAPK1、pERK2、PI3K、AKT、PAK1与TNF-α、Apaf-1、Caspase-3表达的影响,讨论艾灸在胃黏膜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机制,为艾灸在临床治疗胃黏膜疾病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胃经穴组和对照点组,采用束缚冷应激法(WRS)制作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肉眼观测大鼠胃黏膜损伤程度,按Guth标准记录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光镜下观察胃组织HE染色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胱天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proteinase,Caspase-3)、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optotic ptotease activatingfacter-1,Apaf-1)和细胞增殖相关信号通路中的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1,MAPK1)、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TypeⅠtransmembrane ER-resident protein kinase2,pERK2)、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B,PKB/AKT)、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的表达。 结果:1.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损伤肉眼观察 空白组大鼠胃组织黏膜非常完整,偶见浅表的溃疡;模型组大鼠胃组织黏膜出现多处缺损,可见明显的斑点状、线状或带状糜烂、溃疡、瘀血;艾灸胃经穴组大鼠胃组织黏膜较为完整,未见缺损,可见少量点状瘀血或浅表溃疡形成;艾灸对照点组大鼠胃黏膜皱襞少处缺损,可见点状、线状糜烂和多处溃疡形成。 2.胃黏膜损伤指数(UI) 胃黏膜损伤指数(UI)按Guth法计算得到如下结果:①在应激性胃溃疡造模后,空白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记分最低,而模型组大鼠与之相比UI值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此造模方法较为成功;②与模型组比较,艾灸胃经穴组和对照点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艾灸胃经穴组和对照点组都可以降低UI值,促进胃黏膜损伤的修复;③与对照点组比较,胃经穴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艾灸胃经穴效应相对强于艾灸非穴位。 3.镜下观察胃组织HE染色形态学变化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层断裂破坏,可见细胞大量坏死,排列无序,胞核胞质模糊,细胞内见充血水肿,毛细血管增生及出血,胃黏膜下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胃经穴组大鼠胃黏膜层虽有断裂破坏,但面积较小,上皮表层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胃腺已基本愈合;对照点组大鼠胃黏膜上皮区和部分胃腺表面缺损,但破损情况没有模型组大鼠严重,未见毛细血管增生及出血,可见少量炎性细胞。 4.胃黏膜组织中增殖相关MAPK1、pERK2、PI3K、AKT、PAK1的表达 与模型组相比,胃经穴组和对照点组大鼠胃黏膜细胞中增殖相关的信号蛋白MAPK1、pERK2、PI3K、AKT、PAK1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点组比较,胃经穴组大鼠胃黏膜细胞中MAPK1、pERK2、PI3K、AKT、PAK1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 5.胃黏膜组织中凋亡相关TNF-α、Apaf-1、Caspase-3的表达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对照点组大鼠胃黏膜细胞TNF-α、Apaf-1、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经穴组、对照点组大鼠胃黏膜细胞TNF-α、Apaf-1、Caspase-3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点组比较,胃经穴组大鼠胃黏膜细胞TNF-α、Apaf-1、Caspase-3表达显著下降(P<0.01),表明艾灸胃经穴能降低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细胞TNF-α、Apaf-1、Caspase-3的表达,且艾灸胃经穴效应强于艾灸非穴位,说明艾灸具有腧穴特异性。 结论:1.艾灸足三里、梁门穴位能够明显改善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学损伤,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UI值,提示艾灸足三里、梁门穴位对应激性胃溃疡导致的胃黏膜损伤具有修复功效。 2.艾灸足三里、梁门穴位可以提高增殖相关的MAPK1、pERK2、PI3K、AKT、PAK1的含量表达,诱导胃黏膜损伤后的增殖修复。 3.艾灸足三里、梁门穴位可以降低细胞凋亡相关的TNF-α、Ap af-1、Caspase-3的含量表达,具有抑制胃黏膜损伤后的细胞凋亡的作用。 4.艾灸足三里、梁门穴位从统计学上分析,疗效优于艾灸对照点组,说明艾灸具有腧穴特异性,且存在经脉,脏腑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