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快速腾飞,但高增长的背后是粗放式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不断激化,传统的TFP测算体系已经无法准确判断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发展质量,而纳入了非期望产出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则能够较好地反映绿色健康发展的程度。目前我国正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以创新成为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引擎,同时在万物互联时代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推动下,ICT技术正渗透进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发展的内在驱动因素。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特点下,本文以创新投入和ICT能力作为变量,研究其对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影响,以期为提升我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供合理的路径思考和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回顾了要素生产率理论和测度方法,详细阐述了GTFP空间溢出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而基于2008-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基于松弛变量的非径向、非角度SBM—DDF模型和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我国30个省(市)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格局展开研究,并检验其空间相关性;进一步通过搭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创新投入、ICT能力对我国省际环境全要素的影响。研究发现:2008—2017年我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值均大于1,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技术进步成为主要影响路径;我国省际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存在正向空间依赖;创新投入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正向推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ICT能力则是通过技术效率提升促进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环境规制强度对于技术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为负;技术市场化通过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共同推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据此提出提升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即优化创新投入结构,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云网端ICT格局;建立高水平开放体系,强化“自我式造血”;深化市场化改革,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完善环境规制激发补偿效应,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整体效益。
本文首先回顾了要素生产率理论和测度方法,详细阐述了GTFP空间溢出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而基于2008-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基于松弛变量的非径向、非角度SBM—DDF模型和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我国30个省(市)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格局展开研究,并检验其空间相关性;进一步通过搭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创新投入、ICT能力对我国省际环境全要素的影响。研究发现:2008—2017年我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值均大于1,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技术进步成为主要影响路径;我国省际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存在正向空间依赖;创新投入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正向推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ICT能力则是通过技术效率提升促进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环境规制强度对于技术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为负;技术市场化通过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共同推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据此提出提升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即优化创新投入结构,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云网端ICT格局;建立高水平开放体系,强化“自我式造血”;深化市场化改革,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完善环境规制激发补偿效应,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