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小板/炎性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清癌胚抗原水平(CEA)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选取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NM分期、术前外周血CEA、血小板及淋巴细胞数值等临床资料与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重点对术前CEA和PLR进行联合、分层分析),筛选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因素。临床资料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利用χ2检验判断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寻找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术前CEA和PLR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2.生存分析发现,肿瘤分化程度低、肿瘤分期晚、术前外周血清CEA 阳性、外周血小板/炎性淋巴细胞比值(PLR)阳性均提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P<0.05)。其中外周血清CEA强阳性组患者术后5年内存活10人,总体生存率为45.45%,弱阳性组患者术后5年内存活11人,总体生存率为57.89%,阴性组患者术后5年内存活115人,总体生存率为79.31%,CEA阴性组患者的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4,P<0.05;外周血小板/炎性淋巴细胞比值(PLR)强阳性组患者术后5年内存活9人,总生存率为50%,弱阳性组患者术后5年内存活23人,总体生存率为54.76%,阴性组患者术后5年内存活104人,总体生存率为82.54%,PLR阴性组患者的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P<0.05)。两者联合分析:CEA及外周血小板/炎性淋巴细胞比值(PLR)双阴性组患者的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85.45%,双阳性组患者的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44%,双强阳性组患者的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5,P<0.05)。提示上述两个指标检测均为阴性时,预后较好。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清CEA 阳性、炎性淋巴细胞比值(PLR)阳性及其联合检测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但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CEA与周血小板/炎性淋巴细胞比值(PLR)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联合检测可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价值。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其中开腹组110例,腹腔镜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进食流质时间,术后WBC计数,术后血液内肿瘤标志物指标,术中切除肠管长度,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术后3、5年总生存率等短期、长期疗效,从而对比不同术式优缺点。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进食流质时间,术后WBC计数,总并发症发生率等短期疗效指标均优于开腹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切除肠管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1月CEA指标,术后3、5年总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相较,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在术中、术后近期的恢复中有明显优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对术后远期生存的影响则未表现出明显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