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高强度、急变化,给人们心理造成较大压力,出现心理适应不良的人群增多,有些甚至因心理障碍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有研究显示,大学生逐渐成为心理危机高发人群。大学生处于身心日趋成熟而又面临心理“断乳”的生命重要过渡时期,崭新的大学生活,极易使他们心理适应不良。在最近南京召开的21世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专家指出,我国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的比例,80年代中期为23.25%,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30%,正以5%的速度递增。这一现象已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各种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研究及援助机构也正在着手重点研究这一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教育决策依据。木世纪初,《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高等学校保持稳定和面向未来发展必须采取的重要举措,也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重大时代课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笔者选择了这一课题作为自己的硕士论文,通过比较中西方心理学者的几种理论,提出了界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着重分析新时期大学生的一些常见心理问题,包括大学生活适应、人际关系、学业、情绪、焦虑、情感和就业等心理问题,并论述了发生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本文的初衷在于通过分析和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以寻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之策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社会系统工程,仅靠某个个人、某个群体、某个地区是不可能解决的,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笔者以问卷调查法、文献法和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法,在借鉴西方国家学校心理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六大教育方略,即齐抓共管,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合力: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体系与机制:实施面对全体大学生的公众心理教育计划,加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究和心理教育专业人员的培养;加强学校心理服务机构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