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7世纪西方哲学界笛卡尔提出人的主体性以来,翻译界提出翻译应该有其主体。关于翻译主体性的研究受到西方翻译理论界的广泛关注。20世纪70年代,翻译理论界的文化转向为我们开辟了译学研究的新视角,国内译学界也己把翻译的主体性提上了研究议程。
关于翻译的主体,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许钧教授认为应该把译者看作狭义的翻译主体,而把原作者和读者看作是广义的翻译主体。译者主体性是译者为满足译入语文化的需要而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它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从而在翻译中体现出译者的艺术人格和文化、审美创造力。译者的主体性研究为翻译批评尤其是文学翻译批评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本文拟从翻译对比研究的角度出发,以译者的主体性为理论构架,深入对比分析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的两个英译本,即赛珍珠和沙博理的译本,旨在揭示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是译者主体性的理论应用。同时本研究意在能在新的翻译研究历史时期重新剖析赛珍珠的翻译,以使读者对赛珍珠的英译《水浒传》有个更新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