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在政府试图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民间也在不断的探索实践着乡村建设之路。他们是学者、是知识分子,他们到农村办起了“乡村建设学院”,从70多年前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到今天温铁军的“后定县试验”,他们都在试图通过NGO的形式去探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另外一种途径。在同样一个地点定县(现定州),两次乡村建设试验的试探,两次探索的失败。为了求解“三农”问题答案,本文记述了两次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过程、结果等一系列事件,然后用所学的管理学、技术经济等知识来科学的评估,总结失败的教训,力求客观展示这条途径的可能性,为乡村建设者提供参考。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如下:(1)记述了晏阳初和温铁军两次“定县试验”的实践内容和思想理论。本文研究的基础是关于人物和实践事迹的,所以必须依靠大量的文献检索,包括史书、资料、媒体报道、访谈、答记者问、内部会议讨论、相关的人物事件记述等。然后综合、提炼、整理其思想和内容,客观系统的记录两次试验的过程。(2)比较研究的方法。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两次乡村建设运动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寻找其异同,分析两者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从两者的异同中考察乡村建设的可行之路。(3)运用管理学知识对乡村建设运动进行评估。本文将所学的管理学知识用以检测乡村建设过程及其组织。通过目标管理、NGO组织管理理论等检测两次试验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同时也参考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根据中国现阶段的情况提出的公益事业的评估方法(宏观的“APC评估”理论和微观的“综合绩效评估”理论)。目的是使人们摆脱盲目的追捧和炒作,用科学知识客观的去认识和评价乡村建设运动。(4)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分析“后定县试验”的可行性。温铁军在“乡村建设学院”上勾勒了美好的蓝图,并示范有机农业、生态建筑等。本文从技术、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其实践目标的可行性,从根本上说明项目失败的原因或者说从本质上讲不可行的方案决定了实践的必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