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虽然描写在小说创作中得到普遍应用,但将其作为小说理论问题的研究却并不全面深入。本文拟从宏观修辞学及微观叙事学两个角度,全力探讨小说中的描写理论问题。
描写,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宏观小说修辞技巧,与叙述相对,是区别于叙述的文学把握世界的独立方式。从总体上看,较之于传统小说对“叙述”的极大热情与关注,现代小说的创作倾向和理论主张,似乎都强调描写的意义。描写成为现代主义小说家自觉不自觉的写作方式,从叙述到描写的转向成为小说从古典走向现代的表征。尽管韦恩·布斯等小说理论家都曾对此表示关注,但很少有人从“描写”较之于“叙述”的“内在特质”出发,揭示这一转向的深层原因。描写取代叙述在现代主义小说中更具颠覆性和主宰性地位的确立,根植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同时来自于它本身对叙事的瓦解力,以及描写所造成的现在时效果对叙事时空的破坏。首先,叙述所建立的解释世界的模式集中体现在时间序列和因果关系的建构上--事件带着“因果”随时间的展开而展开,并随着故事的结束完成对世界的解释。构成叙述底蕴的正是一种秩序感,而小说的意义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此;但在现代小说中,大量的描写在瓦解叙事的同时,也瓦解了秩序,同时也终止了意义。其次,描写作为一种对感知的展现,是一种现实的当下行为,是自我体现性的,是现在时;而叙述则更多的是对想象或记忆的摹仿,是非当下的,是过去时。与此同时,描写所把握的“纯粹时间”,从叙事的意义上看,是一种“叙述的时间流的中止”,是对象在片刻的时间内的空间性并置,由此,促成了小说空间效果的实现。
以上是本文第一章的内容。接下来的第二章,本文试图在微观叙事学视角之下,将描写作为一种与狭义叙事相对的话语类型,从三个方面,探讨其所具有的文本特征及效果。其一,从叙述时间的角度,可以将描写分为两种类型:不涉及时间流程的静态描写及经历时间流程的动态描写。前者造成叙事的停顿,后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有叙事仍在进行的线索,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叙述性描写。其二,探讨描写与叙述视角的结合所产生的几种形态及由此带来的审美功能和效果。着重讨论两种情况,即从小说人物角度进行的内聚焦描写,与不从小说人物角度进行的外聚焦描写。其三,从描写的角度研究叙述速度的确定问题。问题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叙述中的一些非叙述性描写因素,是否就是热奈特所说的“叙述外因素”从而在计算叙述速度的时候被排除在文本篇幅以外,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二,叙述性描写造成叙述速度的延宕,按照热奈特所确定的叙述速度的主要依据,可以将其视为慢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