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一号等惠农政策促进了我国粮食增产,但在区域层面耕地占用、弃耕和熟制变化等问题日趋严重。鄱阳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属华中单/双季稻作带,是我国多熟种植和基于遥感监测水稻熟制的典型区域。研究其水稻熟制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评估耕地利用强度、增大复种指数、增强粮食供给功能以及保障国家与地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证研究水稻熟制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指导我国南方水稻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本研究以鄱阳湖平原水稻主要生产县市区(简称“主产区”)为例,首先结合水稻种植制度及其物候特征和多年月均降水、Landsat影像云量特征,利用Landsat-5/7/8 TM/ETM+/OLI影像数据基于特征时间窗口法识别与监测主产区2005-2013年水田及水稻熟制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其次,通过农户访谈和研究区19县市(区)682例水稻熟制的农户调查问卷收集了研究区水稻熟制决策行为及驱动因素信息,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不同驱动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是判别单/双季稻的合适时间窗口,2013年主产区单季稻种植面积为4 426.90 km2,双季稻为5 808.56 km2,水稻复种指数为156.7%。2005-2013年,主产区水田面积减少2.68%,水稻复种指数增加9.0%,其中单季稻减少1 061.35 km2,双季稻增加782.22 km2。(2)从水稻熟制空间格局来看,单/双季稻呈现出以赣江-饶河一线为界的特征,界线西北方以单季稻种植为主,界线东南方双季稻种植普遍,其中双季稻主要分布在赣江河口三角洲、信江河口三角洲,而单季稻集中在鄱阳湖湖汊周边及市县(区)周围。(3)主产区有60.4%的农户选择只种双季稻,26.7%的农户选择只种单季稻,10.2%的农户同时种植双季稻和单季稻,其中,5.4%的双季稻农户因稻田缺水灌溉或易受渍涝而只种早稻或晚稻,农户弃耕、转出全部土地及耕地它用占有比例达3.7%。(4)主产区每亩双季稻比单季稻的纯收入高323.9元,但产投比和利润率单季稻比双季稻每亩分别高出15.9%和115.9%。驱动因素分析表明,收入、水源、田块质量和劳动力对水稻熟制变化影响一直较大,但也出现了国家政策及自然环境等外部影响因素,总体上:家庭收入>灌溉条件>田块数>田块距离>劳动力>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