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觉醒》是美国十九世纪女作家凯特·萧邦的代表作之一。因其对女性追求自我发展和性爱自由的大胆描写,作品刚一问世便激起了轩然大波,遭到了保守的批评界猛烈地攻击和抵制。在一片唾弃声中,这部小说很快便销声匿迹。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妇女运动在美国轰轰烈烈地展开,《觉醒》这部作品的价值得以重新被认识,而作者萧邦本人也得到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如今,《觉醒》不但被女性主义者奉为经典,而且成为美国中小学生必读书目之一,走进了课堂。 由于一定的道德标准与社会规范往往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笔者认为,仅仅根据一部作品中人物的某种行为是否合理来判断作品的价值未免有失偏颇。通过对作品的仔细阅读,笔者发现在对故事的叙述过程中,萧邦运用了大量的不同类型的显性和隐性重复叙事技巧,这些重复形式的运用不仅很好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这些主题,为作品赋予了新的内涵,从而使一个女性不同寻常的经历得以上升为一个群体的普遍经历。 通过对文本中各种形式的重复的细致分析,笔者最后归纳出三种主要类型的重复:同作者同文本重复﹑同作者异文本重复和异作者异文本重复。第一类重复主要指,在故事叙述过程中,作者对仅与本故事有关的某些词语﹑句子﹑动作﹑意象,甚至情节所进行的二度﹑三度或三度以上的重复,这类重复的运用不仅有力地揭露了女性在很长时期以来,因为自然与社会两重因素的制约,所造成的自我意识的消抹而身陷母性囹圄的尴尬局面,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女性对摆脱传统的束缚,实现自我发展与自身幸福的强烈愿望。第二类重复指的是,在叙述过程中萧邦对其其它作品中所论及或即将论及的某些相关主题的重复,这些重复充分体现了作者本人创作的连续性以及勇于探索某些大胆主题的决心。最后一类,也是三类重复中最重要的一类重复,主要指萧邦在叙述本故事的过程中,对其他作者的作品中已经涉及到或呈现过的相关母题﹑场景﹑主题的重复,这些作品主要包括《圣经》﹑《希腊神话和传说》﹑以及欧里庇得斯的戏剧《希波吕托斯》﹑莫泊桑的同名短篇小说《觉醒》和福楼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等。通过运用这类重复,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深化,使得这部作品的内涵不再局限于对一个女性的人生经历的讲述,而是升华至对整个妇女群体的思想意识和身心需求的思考与探索这一历史问题上来。 在其著作——《小说与重复》中,美国学者希利斯·米勒开门见山地指出,任何读者对一部像小说这样大篇幅的文学作品的阐释,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通过对作品中重复的识别,以及对由这些重复所产生的意义的研究而实现的。尽管《觉醒》这部作品就篇幅而言,算不上一部真正的小说,然而对其中重复手法的运用及其在作品中所起到的主题意义的研究,同样会对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大有裨益。在《觉醒》这部作品中,正是通过反复运用了不同类型的重复叙事手法,凯特·萧邦得以将一个女性的人生经历成功地上升为一个群体的经历,也许这正是这部作品能在经历大半个世纪的坎坷之后,最终得以大放异彩的奥秘之所在。